第180章 赵云的特殊地位(二)

赵云的胜利,让曹操军队的补给线时刻面临着他骑兵突击战术的威胁,极大地增加了曹军的后勤压力。最终,曹操被迫放弃汉中,退守长安。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赏诸将。赵云仅为翊军将军,未在核心封赏之列,由此衍生出他不被重用的说法。

再加上他去世32年后才被追谥为顺平侯,而蜀汉在两年后便灭亡了,于是有人觉得赵云是个悲剧英雄。

但如果结合刘禅即位后对赵云的任命,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刘禅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中护军是蜀汉最核心的中央机动军团——中军的统帅,掌控着最关键的武装力量。

让赵云担任此职,显然是对他的重用。古代官职分官秩和职务,官秩代表俸禄和级别,职务才是实际权力的体现。判断是否重用,要看职务。就像“五虎将”中的马超,官秩虽高为左将军,还有假节钺的殊荣,但从实际职权来看,赵云掌管中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时人们也都认为马超、黄忠、赵云是刘备的得力“爪牙”。

赵云与刘备相识甚早,情谊深厚,且文武双全。虽然刘备、诸葛亮、刘禅对他的封赏看似不够丰厚,但要知道,赵云追随刘备,并非为了功名利禄,而是因为刘备的仁德之名。

正因如此,他才会在刘备欲分赐田宅时,不惜得罪同僚加以劝阻;在孙权偷袭荆州后,又直言劝谏刘备,认为国贼是曹操而非孙权,应先灭魏再图吴。

从他最初对公孙瓒说“欲解民之倒悬,从仁政所在”,到后来的种种作为,这位理想主义的青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刘备作为知人善任的英主,面对赵云这样一位军事才能卓越、意志坚定、道德高尚且不贪财好色的将领,选择的是全然的信赖与重用,而非用功名利禄去“赎买”。

赵云本传和《云别传》早已给出了答案,他的忠诚、智慧与勇毅,早已融入蜀汉的骨血,成为三国历史中一段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