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虚无之境

第十七章:虚无之境

离开废弃仓库后,沈知白并未返回市区,而是朝着与城市喧嚣相反的方向疾行。她的目的地,是北郊一片人迹罕至的湿地保护区边缘。那里水网密布,芦苇丛生,终年雾气缭绕,是城市中难得的、自然阴气相对浓郁且干扰极少的僻静之地。

晨曦微露,但湿地上空依旧笼罩着化不开的灰白色浓雾,能见度极低。沈知白寻了一处被高大芦苇环绕的干涸河床中央,盘膝坐下。她需要在这里,进行一次极度危险的尝试——主动进入白婆婆所说的“虚无之境”,寻找那缥缈的“真正引路人”。

她首先在周围布下了一个简易的“隐匿气息阵”,以八枚刻画了敛息符文的鹅卵石为基,暂时隔绝自身与外界的气机联系,避免在神游时被寻常鸟兽或偶然闯入者惊扰。

然后,她将玄阴剑横于膝上,剑身传来的冰凉触感能帮助她稳固心神。接着,她取出了那枚至关重要的“牵魂铃”,将其置于掌心。

最后,她深吸一口气,闭上了双眼。她并非要入睡,而是要进入一种比深度冥想更加玄妙的境界——神游太虚,灵识离体。这是玄门中极高深的法门,极度凶险,稍有不慎便可能灵识迷失,肉身枯竭。

她默诵《天师录》中记载的《守一归虚诀》,意识逐渐沉入识海深处,摒弃所有杂念,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仿佛要化作这湿地中的一滴露水,一缕雾气。她的呼吸变得微不可闻,心跳也缓慢到近乎停滞。

时间仿佛失去了意义。不知过了多久,沈知白的灵识终于成功地从肉身中剥离出来,化作一道极其微弱、几乎透明的虚影。她“看”到自己的肉身依旧端坐原地,如同石雕,而她的意识,却漂浮在一个光怪陆离、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维度。

这里没有上下左右,没有颜色,没有声音,只有无尽的、流动的“虚无”。各种破碎的意念、残留的情感碎片、甚至是一些古老而模糊的记忆片段,如同流星般在这片虚无中划过,稍纵即逝。这就是“无”的境界,是意识与物质、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地。

在这里,常规的感知完全失效。沈知白只能依靠一种最本源的直觉,以及掌心那枚与“引路人”可能存在联系的“牵魂铃”作为唯一的信标。

她集中全部意念,灌注到牵魂铃中。铃铛在她的灵识虚影手中微微震颤,发出一种并非声音、而是直接作用于灵魂层面的、奇异的共鸣波动。

波动如同涟漪般向四周的虚无扩散开去。

等待。漫长的、令人心焦的等待。虚无中充斥着混乱的信息流,却没有任何明确的回应。仿佛她是在一片浩瀚无边的沙漠中,试图呼唤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身影。

灵力在飞速消耗,灵识虚影开始变得不稳定,边缘开始模糊。沈知白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久了。若再找不到线索,就必须立刻返回肉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准备收束灵识回归的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