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伊希拉·白烁

银灰色的眼睛盯着图形,光点在瞳孔里一缩一放。

她没有急着下笔,先把铅笔举起来,在空气里比划了三个角和两条边,像在空中搭一个能拿捏的框架,确定基底与棱的关系,再落笔。几分钟后,结果出现在屏幕底端,数值吻合,步骤完整。

伊希拉凝视着图形片刻,尾巴在椅子下轻轻敲击,仿佛在替代心中的节奏。很快,她的指尖再次飞快移动,将解题步骤一点点写出。她偶尔会停顿,眼睛在空中比划着角度与边长,像是在脑海里构建一座看不见的模型。

几分钟后,屏幕上出现了答案。

“正确。”科研人员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颤音,“她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函数的含义。”

一时间,学习室鸦雀无声。

伊希拉放下手,眼神有些羞涩地望向科研人员。她用还不熟练的东协语,低声说道:

“我……名字……白烁。”

“白烁?”科研人员愣了一下,随即看见她抚摸着怀里的笔记本,纸页上满是练习过的符号与计算。

“是的……白烁。”她重复了一遍,声音细却坚定。

科研人员们互相对视,原本轻松的观察氛围骤然变得凝重。有人迅速调出了伊希拉·白烁刚才的运算记录,屏幕上整齐排列的符号与图线,在一群只会写出歪斜数字的鼠人中,显得格外扎眼。

学习室逐渐安静下来,屏幕上的几何题答案仍在闪烁。

————————————

科研人员们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走到走廊上,关上了门。

“你们都看见了。”年轻研究员第一个开口,手里还紧紧攥着记录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她在不到五分钟里,解出了高二水准的几何题。”

“还不是靠死记硬背。”一位数学顾问低声开口,指尖轻敲屏幕,“她在真正理解。解题过程是完整的,她甚至会在中间步骤标记顺序,这说明她在脑子里有解题思路。”

另一名工程学背景的研究员凑了过来,眉头紧锁:“我看她刚才比划角度的时候,姿势是对的。像是在用空间建模的思维去解题——这是高等教育阶段才会培养的能力。”

“所以,她在逻辑和推演能力上,远远超过族群平均水准。”

“她的学习速度可能,不、是肯定超过了大多数的人类——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这样的天赋就是浪费。”

也有人提出疑虑:“可别忘了,她的体质很弱。在力量和耐力测试中,她是最差的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