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些峰值,是某种场的塌缩态……”
一道惊雷从他脑中闪过。
“它试图在告诉我们,一种我们未曾知晓的相位场。”
“而这相位场,与引力密切相关。”
黄院士立刻在控制面板上调出实验计划,命令助手准备一块标准化铝块,质量一千克,几何形状为立方体。
它将作为实验的首个测试样品。
科研人员们将铝块安放在实验舱内置的高精度电子天平上,重量数据被实时传输到屏幕上,误差被严格控制在百万分之一以内。
与此同时,黄佳铭亲自走向位于实验室中心的实验舱。
那是一套刚刚组装完成的复合谐振系统:下方是一台超导微波腔,能够稳定地产生低频强电磁场;上方则是一台光学谐振腔,镀银镜面在恒温控制下闪着冷光,能将高频光子场限制在腔内反复共振。
两者彼此独立,却被特殊的控制电路和算法捆绑成一个整体,专为模拟“θ谱”的频率组合而设计。
“把这些峰值,组合成叠加态,将共振点集中在实验舱中央。”
科研团队迅速行动。频率发生器被一一调校,微波腔内的低频电磁波先行建立,稳定在2.3THz附近的“θ”峰值。
紧接着,高频光学腔内的红外光子开始共振,8.9微米的波长在腔内反复回荡。屏幕上的频谱逐渐与“θ谱”的曲线重叠,每一个峰值都精准命中。
空气中响起微不可察的嗡鸣,像是整个实验室在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轻轻振动。
“保持输出。”黄佳铭紧盯着天平上的读数。
最初,铝块的重量稳定在1000.000克。随着组合场的建立,数据开始出现波动,先是微乎其微的零点零零几克,接着逐渐拉大。
“报告!读数下降,999.997克……999.994克……”助手快速播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组数字上。
下滑幅度虽小,却远远超出系统误差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