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指标之王(二):葛兰碧八大法则

掌握了移动平均线的基础知识,韩风感觉自己手中握住了一柄描绘趋势的神兵利器。然而,利器在手,若不懂剑法招式,终究只是徒具其型。当他看着均线与股价之间那看似随机、却又暗含规律的位置关系时,一个迫切的问题涌现心头:如何将这条均线,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买卖指令?

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了技术分析领域一座不朽的丰碑——由移动平均线的奠基人之一,葛兰碧(Joseph Granville)所提出的葛兰碧八大法则。这套诞生于上世纪中叶的法则,至今仍被全球无数交易者奉为均线应用的圭臬,其核心思想,正是系统地解答了“在均线的何处该买,何处该卖”这一终极命题。

韩风怀着敬畏之心,开始了对这套经典法则的研习。他了解到,八大法则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砌,而是巧妙地分为四大买入法则和四大卖出法则,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围绕移动平均线进行“顺势”与“逆势”操作的完整体系。

他首先钻研的是相对稳健、属于“顺势而为”范畴的四大买入法则。

· 买入法则一: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拐头,同时股价从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均线。

韩风凝视着这条法则,在图表上寻找对应的形态。他发现,这通常发生在下跌趋势的末期或熊牛转换的初期。均线走平,意味着下跌动能衰竭,市场平均成本趋于稳定。股价由下而上穿越均线,则标志着有新的资金愿意以高于市场平均成本的价格入场,是趋势可能反转的第一个积极信号。“这是一个转势的初步确认点,”他标注道,“虽然略显滞后,但稳定性较高。”

· 买入法则二:股价在均线之上运行,回调时未跌破均线,随后再度企稳上升。

这是最经典、也最常用的“顺势加码点”。在明确的上升趋势(股价位于均线上方)中,股价因获利回吐而自然回调,但当其回落至均线附近时,就像皮球触及地面般获得支撑,无法有效跌破,这证明了均线的支撑有效,上升趋势依然健康。一旦股价在此止跌并重新上扬,便是绝佳的追加买入或再次进场的时机。

· 买入法则三:股价在均线之上运行,回调时跌破均线,但短期均线(如MA5)依然呈上升态势,且股价很快又重新站上均线。

这条法则描述的是一种“假跌破洗盘”现象。在强势上涨过程中,主力有时会刻意打压股价,使其短暂跌破关键均线(如MA20),制造“趋势破位”的假象,从而清洗掉那些不坚定的浮动筹码。但由于短期趋势依然向上(MA5未拐头),且股价能迅速收回失地,表明这只是上升趋势中的一次“意外”,而非真正的转势。这里是更为激进的买入点,但需要对趋势有较强的信心。

· 买入法则四:股价在均线下方大幅偏离并急剧下跌,由于乖离率过大,存在技术性反弹的需求。

这是八大法则中唯一一个明显的“逆势博弈点”。当股价由于恐慌性抛售,犹如断线风筝般远离均线时,根据“物极必反”的原理,其产生超跌反弹的概率大大增加。这类似于“捡飞刀”,高风险高回报,通常只适合短线高手快进快出,绝非稳健投资者的首选。韩风提醒自己,对这一法则要慎之又慎。

理解了买入的智慧,韩风转向与之镜像对称的四大卖出法则。

· 卖出法则一: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且略向下拐头,同时股价从均线上方向下跌破均线。

这与买入法则一相对应,是上升趋势终结的初步信号。均线走平表明上涨动能减弱,股价向下跌破均线,则意味着愿意在平均成本之下抛售的人开始占据上风。这是一个重要的警示信号,应考虑减仓。

· 卖出法则二:股价在均线之下运行,反弹时未能突破均线,随后再度掉头向下。

这是下降趋势中的“反弹逃命点”。在熊市中,任何反弹都是出逃的机会。当股价反弹至均线附近,如同撞上天花板般受阻回落,证明了均线的压力有效,下降趋势仍在延续。这里是明确的卖出或做空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