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所有技术指标、估值模型、系统规则尽数掌握之后,韩风才真正明白:投资这场游戏中,最难以驯服的对手,始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人性。
2025年5月的一个雨夜,韩风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回测与优化。屏幕上闪烁的回测报告显示,“长风系统V1.1”在历史数据中的年化收益已达到21.3%,最大回撤控制在25%以内。所有技术指标都在告诉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可以投入实战。
然而,一种莫名的不安却在他心中蔓延。他清楚地记得,在回测过程中,当看到系统连续止损8次的那些时段,他的手心依然会渗出冷汗;当模拟盘在2022年10月的极端行情中单月亏损18%时,他产生了强烈的“手动干预”冲动。
“如果连模拟盘的压力都无法从容应对,实盘中的真金白银又将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无法在技术分析或财务模型中找到。
正是在这种困惑中,他翻开了投资界的“圣经”——《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01 初遇利弗莫尔: mirror里的倒影
翻开第一章,韩风就感受到一种奇妙的共鸣。1920年代的杰西·利弗莫尔,与百年后的自己,竟在交易的世界里有着如此相似的起点。
第一个共鸣:对模式的直觉
14岁的利弗莫尔在黑板上记录股价,寻找重复出现的模式。韩风想起自己最初学习K线时,也是这般痴迷于寻找图形中的规律。
“价格,就像世间万物一样,会沿着阻力最小的路线运动。”他在书中划下这条线,旁边批注:“这就是趋势的本质。”
第二个共鸣:痛苦的领悟
利弗莫尔早年在投机商号无往不利,却在对赌行屡屡受挫,因为他发现“纸带传递的信息”与真实交易所存在微妙差别。
韩风合书沉思,想起自己从模拟盘到实盘过渡时的困惑。“在模拟盘中我可以冷静执行止损,但实盘中看着真金白银蒸发,手指就像被冻住一样。”
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仿佛与心跳同步,韩风继续往下读,逐渐意识到他遇到的并非新问题,而是百年来所有交易者共同的困境。
---
02 重大教训:永不与行情赌气
读到利弗莫尔1907年做空美股大获全胜,却在一年后因过早做空棉花而倾家荡产时,韩风背后泛起一阵凉意。
“在犯错时,只有一件事能让人信服,那就是亏钱。” 他在日志中抄下这句话,“盈利让人膨胀,亏损才让人清醒。”
他回想起自己2024年那次惨痛经历:重仓某光伏股,在股价开始下跌时不仅不止损,反而不断加仓,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亏损从10%扩大到40%,最终被迫割肉。
“我那时不就是在与市场赌气吗?”韩风苦笑,“就像利弗莫尔说的,‘我不仅失去了判断力,还失去了耐性’。”
市场永远不会错,只有观点会错。 这句利弗莫尔的经典格言,被他用红笔重重圈出。
夜深了,韩风却毫无睡意。他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脑海中回荡着利弗莫尔的另一个忠告:“一个人如果要在这个游戏中谋生,必须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断。”
这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却道出了交易心态的核心:既要坚持经过验证的系统,又要随时准备承认错误。
---
03 资金管理:超越技术的艺术
读到利弗莫尔几次破产又东山再起的经历,韩风对仓位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不要在一次交易中投入所有资金。” 这是利弗莫尔用百万美元学费换来的教训。
韩风重新审视自己的“长风系统”。虽然在仓位管理上设置了单股不超过5%的限制,但在回测中他发现,当同时持有20只股票时,相关性风险仍然可能导致系统性回撤。
利弗莫尔的解决方案是:“等到所有因素都对你有利时再出手,在股市中,耐心是无可替代的。”
“这不正是我系统中最缺失的吗?”韩风自问。他的系统给出了明确的买入信号,但没有区分“好机会”和“绝佳机会”。
受此启发,他在系统中增加了“机会等级”评定:
· A级机会:估值、技术、资金面三重共振,可配5%仓位
· B级机会:满足两项条件,配3%仓位
· C级机会:只满足一项条件,配1%仓位或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