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要伤心了,不论什么时候,寿儿都会陪在你的身边的。”
女孩子放下笔,把男孩子拥在怀里。
时已入夏,可是,这两个孩子,却似乎感觉不到什么温暖。
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曾经辉煌的国度,正在进入隆冬。
……
司徒府,王允书房。
王允在地上半跪半坐,身子显得有些懒散,他岁数也不小了,这两年与董卓斗智,稍一失神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使他显得老的极快。同样,他眼下为三公之首,主掌朝政,操心的事情太多,这么大的国家,内忧外患,如将漏之船,处处是洞,补,又将如何补起?
可是,上天既然给他这个使命,他就要担当起来。王允一直认为,这世间最适合担当这个重任的,只有他,也只能是他。
一个中年跪坐于地,轻轻给王允点燃一支宁神的香,然后转头问王允:“下官所说的召皇甫嵩回长安之事,大人可考虑了?”
王允摇头:“不可能。西凉军眼下群龙无首,还好控制,若皇甫嵩回来,岂不是轻易让西凉军完成整合?到时谁能制得他们住?公达,你也是聪明人,我也从来不怀疑你的忠心,毕竟我们都是从讨董卓之战中一步步走过来的,你还曾入狱,虽然我多方开解,最终逃离囹圄,但是心中肯定还是有了阴影。你对别人太重视了,却忽视了我们自己的力量。我有并州军两万,有南、北军三万,有叟兵八千,有三辅郡国兵两万,有长安坚城。西凉军号称十万,但与孙坚交锋时折损一万,与刘琦交锋时折损一万,在北面萧关皇甫嵩处防备鲜卑胡人两万,在西面槐里防备韩遂马腾的樊稠军一万,长安城中一万余,在陕县总共不足四万兵马。此时正是解决西凉人的大好时机。本来我想让刘琦助我,哪知这个小子不晓事,居然为西凉军开脱。哼,现在我不用他,照样有实力对付他!”
荀攸吃了一惊:“哪里还有力量?除非,除非……大人,您不会是打算着用羌兵吧?”
王允一笑:“那又如何,连你也想不到吧,可见此计出人意料,能收奇效!韩遂马腾前些时日投书长安,愿意投效于我。他们与西凉军争战多年,势同水火,是生死之大敌。前些时投董卓,也是无奈之举。我已许诺,只要他们帮我攻打西凉军,我又何惜封侯之赏!”
荀攸道:“大人,万万不可,韩遂马腾狼子里心之辈,不可轻信啊。何况羌军若到长安,只怕是引狼入室,关中大乱啊!”
“我知道你会这么说,告诉你,八月八日,韩遂马腾就会起兵,同时,我会派胡轸引军东去陕县,攻打西凉大营。到时我以并州兵为主力、叟兵为辅助坚守长安,长安城高墙厚,就算是西凉军全部合流,也难以攻克;让京兆、冯翊、扶风三郡实行坚壁清野,三郡兵力虽然不多,但自守应该没有问题;西凉军粮草不多,难以为继,与韩遂马腾十万羌兵大战,胜负可知。到时无论西凉人是胜是败,我也可以将他们全部除掉。到时,西凉军与羌人元气大伤,我一方面打通了前往雒阳之路,朝庭可以重新掌控天下,一方面消灭了西凉军,削弱了羌人的力量,可保西疆数年平安。在这个棋局上,你所说的刘琦连一颗棋子都算不上。你说,我能在乎他么?我让他进长安,有用么?我现在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异己力量都清除出长安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荀攸被王允的奇思妙想弄的呆了:“大人,这,这种想法未免也太大胆了吧……”
王允拍着荀攸的肩头,放声大笑,笑道对荀攸道:“公达,你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师弟吧?”
荀攸摇头:“荀攸生平,不是那样的人。不过,刘琦近来名声日盛,颇得人望,宗室中不少人都盼着他入城。”
“嗯。你说的我明白。我知道你与刘琦是师兄弟,但是他只是一个从事中郎,他应该明白自己的身份。在长安,他什么也算不上!在我与西凉军的较力之中,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份儿!原来看他与西凉军交战,我还觉得他是可用之才,哪知道小小年纪,居然敢与西凉军勾打连环,就算是没有别的企图,我也断断容不得他这样。不过,眼下我要对付西凉军,为了不让西凉军有所察觉,可以让他进城了。或者不用我说,陛下也会同意的。”
太尉府。
“大人,气死我了!”
“董长史,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