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赵云

此时邺城守将是袁绍的次子袁熙。袁熙听说敌军直攻邺城,登时慌了手脚,下令士兵登城备战,一把火烧了邺城周围三十里之内的乡村,实施坚壁清野,同时下令周围各州县前来救援。一日三令的调高览进军。

高览想不到袁熙会做出这样激烈的举动来,在他想来,赵云一支孤军,能有多大作为,沉着应战,以不变应万变足矣。可是军令如山,不得不进。等他气喘吁吁来到邺城的时侯,赵云已经鸿飞冥冥,不知去向。袁熙不以为自己所做失策,自以为功,一面报信给袁绍为自己请功,一面下令高览全时围捕赵云。

可是袁熙召周围各州县前来救援的做法导致的恶果开始显现。赵云乘敌军救援邺城,城市空虚,连取了三个县城,进城之后,分粮分钱,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分给百姓,到是又得利,又得名。

高览在后面紧追,赵云绝不与高览接战,只是不住的逃走。

双方猫抓老鼠的游戏连玩儿了半个多月,赵云竟然第二次来到邺城之下。袁熙以为赵云早已逃走,已经安枕无忧,哪知道赵云这次来是悄无声息,突然赶到,砍断吊桥,焚烧城门,在冀州军的弓箭劲射之下才缓缓收兵。

袁熙颜面受损,不由大怒,把高览叫来痛骂了一顿,说他表面是猛将,其实是废物,无能而又愚蠢。说如果他再抓不到赵云,就免了他的官职,把他全家下狱。

小主,

高览又羞又怒又恨,只得又去追赵云。

赵云从来接战的情况,使得高览对赵云之狡猾痛恨入骨之余,对他的战力却放松了警惕,觉得赵云虽然奸狡,但论起战力,却远远及不上自己。他觉得,赵云的战力已经可以与黑山黄巾军划上等号了。这些年来,高览没少与黑山黄巾军打交道,虽然说黑山黄巾曾经把邺城都攻克了,可是这支黄巾军,一旦与官军进行正面的交锋,却几乎没有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装备,训练,指挥,这些差距都是很难弥补的。一支表面上看起来再精锐的军队,没有几年时间的集训和铁与火的考验,都很难称得上是一支真正的军队。

赵云不敢与自己接战,定是军队战力不行。

高览认识到这一点之后,他就做了一个让他后悔一生的决定。他分兵了。

为了擒住这支狡猾的敌军,他把三千铁骑分成三支军队,一支在前面堵,一支在后面追,一支在中间侧应。

哪里知道,赵云所以不战,就是骄敌之计,就是为了让他分兵。这些天来,赵云见大城就绕,见小城就抢,抢了还不算,带不走的还分给百姓,不但吃穿不愁,还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平白得了不少的耳目。对高览的行踪不说是了如指掌,但起码比高览对他的了解要多的多。

高览分兵后不久,其中一支部队发现赵云,小规模交手之后,赵云再走,这让高览信心倍增。他亲自带队来伏击赵云,哪里知道,赵云已经提前到达该伏击地,并做好了准备。

随着赵云一声令下,这支从羽林军、西凉军精兵中选出来的精兵,这支系着空葫芦过黄河后早就决定敢死冲锋的骑兵,这支精力和怒气积蓄已久的部队,山洪般地席卷了疲惫的高览兵。

一千铁骑仿佛水银般一股一股地突入高览的军阵之中。

高览初见赵云攻来,不惊反喜,自以为凭着自己军队的战力,就算是中伏,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缠住对方:“放信号,三军合围,今天就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

下一刻,高览惊住了,两军相遇,纷纷落下战马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