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檄文

可是汉军又有了新的途径,他们把竹刻的檄文放在河水上游,让它流到河北军团这边;通过商队,把檄文悄悄带过来;通过细作,把檄文在暗中传达……

袁绍又下令,有敢检拾檄文者,立斩,有敢传递檄文者,立斩,有敢议论檄文者,立斩。他为此派出了无数地密探遍布民间,偷听老百姓的谈话,在道上设立盘查站、张榜恐吓,在城市里挂起一颗颗人头,达到杀鸡骇猴的目的。但这些措施就像用一个小调羹浇水来扑灭森林大火一般,这种高压政策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完全无济于事。从河内到邺城,从济南到临淄,从常山到涿郡,大大小小的郡、县、乡、亭,几乎到处都出现了讨袁的檄文。热情的老百姓自发的播着,传递着。袁绍越是下令不许任何人看这个东西,越是引发了百姓的好奇心,这个东西就以更快的速度在民间流传。到后来,这檄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竟连庞统的情报网络也无法推算出它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传播犹如烈火焚野,遍地燎原,无处不在,口口相传,人人皆知。

在政治上,袁绍集团已经完全处于了下风,负责主抓这件事的郭图无奈的向袁绍承认自己的失败:“该知道地人都知道了。哪怕是最偏僻村野里的聋子老头,他都知道我们是叛军了。现在我们做得再多都是无用功——不,是反作用。我们越是严令禁止,老百姓就越是关注此事,传播得越起劲。我想,我们应该反击,而不是单纯的防守,我们也有笔杆子,陈琳的文笔不在任何人之下,我们要他来写一篇檄文,回击一下襄阳方面,如何?”

袁绍点头:“那就快去办!”

可是,这位曾经为袁绍写过征讨曹操的檄文,并言辞激烈治好了曹操的头痛的陈大才子,这一回却是宁死也不肯写这篇檄文。不但不写,他还逐字逐句的背诵着庞统所写的檄文,连连称赞。

郭图在处理檄文的事情上面落了下风,就想在这件事上板回一城,严令陈琳必须要写出来,不然的话,就将陈琳一家全部斩首。

陈琳表示,如果要写,让袁绍亲自来请。

袁绍心中不满,但他对于陈琳还是有一些敬意的,所以还是咬着后槽牙来见陈琳,哪里知道,当着众人的面,陈琳傲然高声道:“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袁绍,你杀我可以,但想要我给你这逆贼写檄文,除非太阳永远不再升起!”

小主,

袁绍怒道:“我不要你写檄文,我也不会让你再看到太阳升起!”说着下令将陈琳一家全部抓起来满门抄斩。

陈琳被杀是一个信号。

阿琳一直是跟着袁绍的,但是自从袁绍称帝,阿琳就再也不肯与袁绍相见。陈琳的死,也证明着河北士人集团也袁绍的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