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推下去就是本事!我当年搞内阁也磕磕绊绊的,只要能提高效率,谁的主意不重要。”
朱高煦:“光考成有啥用?完不成直接打板子!文官就是欠收拾,不然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朱雄英:“这不就是大明职场KPI考核嘛,张居正是HR总监,万历是CEO,完不成KPI就得卷铺盖走人。”
秦良玉:“边关将士可盼着这制度呢!以前报军饷层层审批能等仨月,考成法一推,流程快多了。”
张居正:“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能推下去全靠皇上支持。要是没他拍板,‘事不考成,何由底绩’。我也难办!”
海瑞:“考成法虽好,但得防着走形式!光看时限不看实效,反倒助长虚浮。皇上后来警惕权力过大,还算明智!”
郑成功:“改革就怕半途而废,考成法能坚持下来,可见君臣合力多重要。”
朱翊钧:“当时觉得挺好用,后来才发现张老师管太宽,连地方官吃饭报账都查。权力这东西,握久了谁都舍不得放。”
朱翊钧:“咱们再说说经济改革,一是清丈全国田亩,二是推广一条鞭法。
1578年,万历六年十一月,先在福建试点,1580年,万历八年九月,福建搞定。
然后全国推广,户部还专门出了八项规定,于同年十一月下发各地。
到1582年,万历十年十二月,各省都基本完成,新增了一百四十多万顷土地。
一条鞭法自1581年,万历九年全国推行,这才算改革取得大胜利。”
朱厚照:“清丈田亩?这不就是给全国土地办房产证嘛,那些瞒报土地的地主估计得哭晕在厕所。
一条鞭法听着像打人,其实是给税收瘦身吧!”
朱元璋:“早该清丈!当年我就恨那些地主瞒报,让穷人替他们缴税。一条鞭法好,杂税归总,省得官吏层层盘剥。”
朱棣:“能在全国推开不容易!我当年编《永乐大典》都费老劲,清丈土地涉及千家万户,没点硬手腕真不行。”
朱雄英:“清丈田亩是查家底,一条鞭法是简化账单,张居正这会计当得挺称职啊!”
秦良玉:“听说清丈后军饷都能按时发了,将士们不用愁家里断粮,打仗都有劲。”
戚继光:“一条鞭法推行后,粮草转运快多了。以前算各种税能把头算大,现在一条账算清,省事多了!”
张居正:“清丈时阻力可不小,有地主抗命,有官员包庇,全靠皇上拍板‘违者严惩’才推下去。一条鞭法看着简单,其实动了不少人的奶酪。”
海瑞:“清丈增田百万顷,确实是大功!但得防着地方官借机苛派,一条鞭法要是能守住不增税的初心,才算真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