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秦哲行辕。
秦哲站在那幅巨大的、标注着大唐及周边疆域的山川地形图前,目光从已然安定繁荣的北疆缓缓南移,最终落在了帝国最南端那片云雾缭绕、山峦叠嶂的区域——岭南道。
秦琼、李绩、薛仁贵等将领肃立一旁,静候指示。经过数月经营,朔州、幽州乃至整个北疆防线,已然气象一新。水泥官道不断延伸,互市繁荣,新村落成,民心渐附,军备日盛。可以说,秦哲北上的首要目标已超额完成。
良久,秦哲转过身,脸上并无多少轻松之色,反而带着一种更深沉的思虑。他看向李绩,开口道:“懋功,北疆局面,暂时算是稳住了。
契丹归心,互市畅通,屯田有成,民心可用。接下来,按部就班,巩固发展即可。”
李绩拱手:“全赖殿下运筹帷幄,将士用命。”
秦哲摆摆手,走到案前,提起笔,却又放下,对李绩道:“你替我写一封密信,用八百里加急,直送长安,呈交陛下。”
李绩立刻走到一旁备好的笔墨前:“殿下请讲。”
秦哲沉吟片刻,字句清晰地说道:“信中便说:北疆暂安,然帝国之忧,非独在北虏。陛下目光,当须南移,关注岭南。”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岭南之地,烟瘴重重,族群众多,情势复杂,然其地…关乎国运未来,潜力之大,远超常人想象。具体事宜,关乎山川地理、物产资源、乃至…未来数十年之国策走向,非片纸所能尽言。”
秦哲目光微凝:“请陛下…就此事,可秘召我二弟秦杨入宫详谈。只需对秦杨言明‘岭南’二字,他自会明白我的全部意图,并能为陛下详尽剖析其中之利害得失,以及…我等初步构想之应对策略。”
李绩笔下飞快记录,心中却是一凛。他隐约感觉到,秦王殿下对岭南的重视程度,似乎丝毫不亚于对北疆突厥!那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