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出鞘(一)

枫丹白露镇,镇长官邸后院,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几辆引擎盖上还带着露水的黑色轿车静静地停在阴影里,如同蛰伏的野兽。与这份刻意维持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邸内一片狼藉和慌乱。

镇长阿兰·杜邦,一个脑满肠肥、平时在镇民面前总是端着架子的中年男人,此刻正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在书房里焦躁地踱步。他额头上布满冷汗,手里攥着一份已经被揉皱的电报,那是他在巴黎内务部里的某个“老朋友”冒着风险发来的最后警告:

【事泄!英使案引高层震怒!调查组已秘密成立!速离!】

简短的几个字,却如同死刑判决书。杜邦怎么也没想到,两个月前那桩在他看来不过是“小事一桩”的英国游客纠纷,竟然会像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如此巨大的涟漪,最终演变成足以将他彻底吞噬的滔天巨浪!

当时,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英国佬在镇子边缘的旧仓库区,撞破了他庇护下的黑市团伙进行军火交易的场面。

按照“惯例”,他授意镇警长带人把那几个英国人“请”到镇外一间废弃农舍“冷静几天”,等风头过了再放走,顺便敲一笔封口费。他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次可以轻松摆平的“意外”。

可他万万没想到,其中一个英国人竟然侥幸逃脱,还一路跑到了巴黎的英国大使馆!

更没想到,那个年轻气盛的英国大使威廉·罗斯柴尔德会如此不依不饶,直接将案子捅到了法兰西公社的最高层!而更致命的是,这个案子不知怎的,竟然间接牵连到了大使夫人安娜·潘克赫斯特的危重病情,这彻底激怒了巴黎那些真正掌权的大人物!

“快!快!都他妈手脚利索点!”杜邦朝着门外吼叫着。

他的妻子和情妇正手忙脚乱地将金银细软、成沓的钞票塞进几个大手提箱里。书房壁炉里,一些来不及带走的敏感文件正熊熊燃烧,跳动的火苗映照着他扭曲而惊恐的脸。

镇警长莫里斯·勒菲弗,一个满脸横肉、眼神凶狠的家伙,也是杜邦的主要同伙和黑市利益的直接保护伞,急匆匆地跑进来,压低声音说:“镇长,都安排好了!车就在后院,走小路,绕过镇子主干道,直接上南边的D607公路!我们先去奥尔良避风头,然后找机会穿过边境去瑞士!”

“瑞士?但愿我们能到得了……”杜邦擦了把汗,声音发抖,“巴黎那边肯定已经动手了!案子闹大了……那个叫安娜的英国娘们可是主席的人!现在这肯定是薇薇安·特莱姆森那个冷面煞星亲自盯的案子!”

勒菲弗眼中闪过一丝凶光:“怕什么!我们手里有枪!真逼急了,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

“闭嘴!你想死别拉着我!”杜邦厉声喝道,但颤抖的手还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藏着的手枪。他知道,一旦被抓住,以他们犯下的事——受贿、渎职、包庇黑市、非法拘禁外国公民、险些造成外交事件甚至间接引发人命——等待他们的绝不是简单的撤职查办,而是革命法庭的严厉审判,很可能结局就是一颗子弹。

几分钟后,一行七八个人,包括杜邦、勒菲弗以及他们的几个核心亲信,像一群丧家之犬,提着沉重的箱子,鬼鬼祟祟地从官邸后门溜出,迅速钻进了那几辆黑色轿车。

引擎低沉地轰鸣起来,车队没有开灯,借着黎明前的微光,如同幽灵般驶出枫丹白露镇,拐上了通往南方奥尔良方向的、相对偏僻的D607省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