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刀门,创立于两百年前的元末乱世,烽烟遍地,豪杰并起。其开山祖师归海不破,乃一代武学奇才,天赋卓绝,气魄雄浑。他不仅将家传刀法去芜存菁,更融入了乱世征伐的杀伐之气与自身悟得的武道至理,创设出一套刚猛无俦、一往无前的“霸天神刀”。
此刀法于尸山血海中磨砺而出,刀下亡魂多为肆虐中原的元蒙骁将与江湖败类,其威势之盛,曾令周边元将一度闻风丧胆,江湖同道敬其威,畏其势,便尊称其为“霸刀”,其名响彻南北,神刀门亦由此奠定基业。
此刀法精髓,在于极强的实战性,笃信“根基为王”。认为刀道无捷径,唯有如精铁锻打般千锤百炼,将每一个最简单的劈、砍、撩、扫化为本能,方能将刀意融入骨血,临敌之际,出手即如雷霆,精准无匹,绝无冗余。它摒弃一切花哨虚招,追求以最简单、最直接的刀路破尽万法,风格极简,却凌厉到了极致。
待到大明定鼎,乾坤初定,元人被逐出关外,神刀门历经数代发展,声势愈壮。
承平日久,后几代掌门于江湖行走,在感悟中博采众长,不断吸收其他武学精要,使本门刀法体系愈发丰富完善。然而,正如月有阴晴圆缺,宗门鼎盛之下,其核心心法与刀谱真意的传承,却因理念分歧,渐渐隐然分为两支。
一为“藏锋”一派,其所用兵刃为形制紧凑、轻灵迅捷的唐横刀。他们认为乱世已过,当是太平盛世,习武之人更应讲究藏锋于内,敛华于朴。非到万不得已,不妄动刀兵,不滥开杀戒,当以行侠仗义、护卫一方为己任,刀是守护之器,讲求以刀行侠,以武卫道。
另一则为“霸天”一派,坚持使用势大力沉的宽刃环首砍刀。他们坚定践行祖师“霸者之道在于以力守正”的初衷,认为刀之本性在于斩断,在于征服,凡遇不平、不服、不义者,皆可挥刀斩之,以杀止杀,以霸制暴,方能彰显刀之真意。两支流派理念相左,门下弟子摩擦日增,内部争斗愈发激烈,竟隐隐有几分二宗内斗之势。
而他的师父,便是霸天流的中坚,后来更是在掌门争夺中,以更为狠绝霸道的刀招,打败了上一任那位藏锋流出身的大师兄,夺得了掌门之位。在他师父口中,那位师伯性子过于优柔,心慈手软,难成大事。听说当年比武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那位师伯竟因不愿刀势余波伤及师弟性命,于电光火石间强行收回已出的杀招,宁可自身经脉受创,硬生生受了反噬。
最终,那位心软的师伯因伤重不治,只留下了一个尚在稚龄的独子。
一个叫归海百炼的傻小子。
在欧阳独我看来,神刀门历史悠久,单以刀法而论,几乎无出其右者,堪称独步江湖,曾几何时何等煊赫,近几十年却因藏锋流主张的韬光养晦,加上部理念之争牵扯太多精力,行事越发低调,声威已不复当年,实乃莫大憾事。
但他欧阳独我,偏偏是锋芒毕露,注定要撕裂这潭死水的!
他一出江湖,便凭借手中那柄环首大刀与凌厉刚猛的霸天刀法,以摧枯拉朽之势,连败数十名成名刀客,毫无悬念地问鼎了江湖年轻一代刀法大比“百刃争锋”的“首锋”之位,风头一时无两。
可即便如此,师父在欣慰之余,目光却总会飘向那个傻师弟,总念叨着:“百炼那孩子,于刀道一途,极有天赋,只是心思不在争强斗胜上……”
笑话!在他看来,师父不过是年纪大了,心肠也跟着软了,开始追忆往昔,想念他那早已化作黄土的“好师兄”了!
到了他们这一辈,藏锋与霸天两流的纷争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他们这一代身上愈演愈烈。可见太阳底下,从无新鲜事,历史总在重复着相似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