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他想让公社出钱帮衬,公社书记却黑着脸甩下两个字:“没钱!” 把他打发走了。

王书记垂头丧气地走出书记办公室,来到原 “棒槌沟” 大队书记、现公社副社长 —— 刘副社长的办公室,跟他说了这事,想让他帮忙出主意。

刘副社长早就知道 “棒槌沟” 被 “取经考察组” 蹭吃蹭喝的事,也一直等着王书记来找他。

“棒槌沟” 有今天,是他呕心沥血换来的,他不允许自己的心血被这么糟蹋。

刘副社长之前找书记谈过这事,可书记没让他把话说完,还带着批评的语气严厉地说:“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你要记住,你不是大队书记了,是公社领导,得清楚自己的立场。这事以后别再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副社长看出了书记的态度,知道多说无用,只会挨训。他清楚全县几十个大队的 “考察组” 轮流去 “棒槌沟” 蹭吃蹭喝的情况,也最了解大队的家底 ——“棒槌沟” 能撑到现在,已超出他的预期。

如今见王书记终于来求助,刘副社长便给他出主意,让他单独去县里找杨县长反映情况,还给他打气:“杨县长一定会帮忙的。”

杨耀奎确实帮了忙。他找到县委书记商量解决办法,很快,县里针对 “棒槌沟招待取经考察组问题” 的通知就下发到各公社、各大队。

文件规定:各大队来 “棒槌沟” 取经考察,需提前向公社报备,且自行承担食宿费用;“棒槌沟” 大队只需正常接待、介绍经验即可。

这一通知下来,“棒槌沟” 大队的领导们总算松了口气。王书记特意打电话给杨耀奎,满是感激。

孙教授听完杨耀奎讲的 “棒槌沟” 大队这些事,叹了口气:“现在政策是开放了,可官员的素质还有待考量,这种事将来还多着呢。好在你们县还有你这么个能想着基层干部难处的县长。”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蹲牛棚’的那段岁月,让我早就看清了一些官员低下的素质。现在这些难堪大用的官员仍然还在一些重要岗位上,提高官员素质和品行,真是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