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赵天成赞许地看了冯劫一眼,“这就是‘分工’带来的效率提升。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做的陶器,比一个农夫抽空做的,肯定又多又好。分工,使得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他在黑板上“生产”和“交换”之间画了条线,写上“分工”。
“好,现在我们有了生产,有了分工,有了交换。”赵天成看着黑板上的几个关键词,“那交换的时候,怎么决定一石粟米能换多少盐,或者多少布呢?”
众人再次陷入思考。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难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姚远犹豫了一下,开口道:“视其稀有与否,制作难易而定?稀有的、难做的,自然价高。”
“这是一个因素。”赵天成点点头,“但还不够全面。我问你们,同样一石粟米,在丰收的年景和灾荒的年景,能换到的东西一样多吗?”
“自然不同!”蒙稷立刻说道,“灾年粮贵,一石粟米能换到的东西自然多些。”
“为什么?”赵天成追问。
“因为……因为缺粮啊!”蒙稷觉得这问题太简单。
“对!缺粮,意味着想要粮的人多,而能提供的粮少。”赵天成在黑板上写了“需求”和“供给”两个词,“当很多人想要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的数量有限时,它的价值,或者说价格,就会上涨。反过来,如果某种东西很多,没什么人想要,那它的价值就会下降。”
他用粉笔点了点“需求”和“供给”:“这两个东西,像两只无形的手,在背后影响着几乎所有东西交换的比例,也就是价格。这就是市场规律最基本的一条——供求影响价格。”
下面一片寂静,许多人都在消化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强大解释力的道理。他们回想起市集上的见闻,确实如此,时令蔬菜刚上市时价高,过后则贱;某种货物突然紧俏,价格立刻飞涨……原来背后是“需求”和“供给”在起作用。
李焕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个隐藏在纷繁现象背后的巨大规律。
王铮更是心中剧震,若此理为真,那岂非可以解释乃至预测许多市场波动?对于他们这些涉及家族商业的子弟来说,这简直是点石成金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