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没人能保证一定赚钱

打开一看,赫然是红色标题,鲜红的公章,上面写着:

华夏**关于电影《人间喜剧》备案、摄制许可证(单片)。

京城,中影集团,上午。

王博抱着一叠文件和报表,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韩董!”

韩三屏听到这个称呼,瞪了王博一眼,随后轻轻摆手,语气略显严肃:

“组织的正式任命还没下来,别乱叫。”

但他眼角的皱纹却出卖了他——显然,韩三屏此刻心情很好。

371年,华夏电影集团成立时,时任京城电影制片厂副厂长的韩三屏担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主管制片工作,任务是推动中影按照企业制度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改革。

进入新世纪后,在他的推动下,华夏电影行业迅速跟上时代节奏,开启商业化运作,推出了《英雄》《大碗》《新警察故事》《神话》《无极》等商业大片。

尽管这些影片评价不一,但它们确实为华夏电影市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一年,是中影集团成立第八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华夏电影的市场化进程,国内最大的影视制作公司启动了领导班子调整。

各种内部消息不断传出,主流传言称韩三屏将接任集团负责人,带领中影团队继续前行,推动华夏电影更快进入成熟的商业大片时代。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体制内的领导班子调整消息,往往比正式通知传得更快。

没人知道消息来源,但结果往往与传言相吻合。

作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办公室秘书,王博对这类消息格外敏感,显然他已经认定韩三屏即将更进一步。

目前来看,韩三屏只是轻声提醒,并未明确拒绝——显然此事已基本敲定。

王博谦虚地笑了笑,却没有改变自己的说法。

“韩董,这是接下来两个月的电影上映安排,请您过目。”

韩三屏看了王博一眼,没有说话,只是平静地接过文件,开始仔细阅读。

王博心里暗自高兴,接着说道:

“韩董,接下来两个月上映的影片主要是欧美引进片,包括《皇家**》《空战英豪》《博物馆奇妙夜》《穿普拉达的女王》,还有韩国电影《汉江怪物》。”

“国产电影中真正具备商业规模的只有两部,分别是《落叶归根》和《爱情呼叫转移》。”

介绍完毕后,王博端正坐好,不再多言。

韩三屏神色如常,继续翻看手中的资料。

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轻轻叹了口气。

王博看到韩三屏用手揉了揉太阳穴,闭上眼睛,一副忧虑的样子,心中大致明白,却仍装作不解地问道:

“韩董,您是在担心什么吗?”

人一旦烦恼,往往希望有人倾听。

领导也是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愿意聆听的人。

韩三屏感慨道:

“唉,责任重大。”

“您的意思是?”

王博适时回应,既显得在思考,又没有打断领导的倾诉。

“好莱坞引进片一个接一个,华语电影的商业化制作却跟不上节奏,连自己的市场都快保不住了。”

王博重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

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差。

我看那些正处在创作巅峰的导演,一个个都不理解上面的意思,只顾着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死抱着文艺片不放,不愿向前走一步。”

韩三屏听完,微微皱眉,缓缓摇头说:

“不能这么偏激。

文艺片也是电影艺术的一部分。

但现在的形势下,文艺片很难抵挡好莱坞商业片的冲击。

电影要走向市场,还得靠商业片。

现在只能指望年轻一代的导演了。”

王博心里一动,试探着问:

“韩董,您还记得孙祺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