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夏天的磨合,新村民们已深深融入庞庄村的生活节奏。他们不仅是住户,更成为了社区的活跃分子。老周开的儿童绘画班成了村里孩子们周末最期待的活动;懂理发的居民小杨的“驿站义剪”服务范围已从驿站扩展到了全村老人;几位喜欢园艺的新老居民共同打理的“共享菜园”已是郁郁葱葱,成为了社区交流的新平台;夜晚的驿站书吧,时常举办小型的读书分享会或纪录片观影活动。
张小梅和周媛欣慰地看到,一种自治、共享、互助的社区文化正在悄然形成。居民们自发制定了公共空间的值日表,轮流打扫维护;微信群里,求助信息总能得到及时响应;谁家做了好吃的,也乐于在公共厨房分享。驿站,真正成为了连接新老村民、城乡文化的温情纽带,也为农庄带来了稳定的人气和持续的智力支持。
三、 温室曙光:马勃菌工厂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万平米智能玻璃温室项目也已进入竣工前的最后冲刺阶段。巨大的玻璃穹顶在秋日下熠熠生辉,内部,设备安装和系统联动调试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清洁和带料试运行。
温室内部景象令人震撼。整齐的层架式栽培床一望无际,自动喷淋系统正在进行精细的水量测试,LED补光灯带模拟着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谱需求,环境传感器将实时数据源源不断地传送到中央控制室。程诺和高林正与设备工程师一起,对温湿度、CO2浓度、光照等参数进行微调,确保系统达到设计精度。
“静姐,飞哥,A区环控系统稳定性测试通过,波动范围控制在±0.3度以内,完全达标!”程诺兴奋地汇报。
李静仔细查看着控制屏上的数据曲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太好了!这意味着我们为马勃菌创造‘理想家园’的技术基础已经夯实了。”
在温室一角,小芳和小林正带领着经过严格培训的生产班组,利用一小部分已调试好的栽培床,进行马勃菌规模化生产前的最后一次全流程模拟演练——从基质装填、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到出菇环境调控。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如同对待一场真正的战役。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这座“超级菌菇工厂”能否在冬季到来前顺利投产,实现经济效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 甜蜜的烦恼:产能与销售的赛跑
丰收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沙棘的集中采收,对生产加工和仓储物流能力提出了极限挑战。新建的预处理车间和冷库虽缓解了部分压力,但生产线仍需24小时运转。同时,线上线下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张小梅带领的运营团队加班加点处理订单、协调发货,客服压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