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鹿离的话,袁熙原本就不太好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
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相信,两百年过去,汉人制作舆图的能力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
地图都不准,还怎么作战?
但理智告诉他,这就是事实。
不仅现在的舆图不如从前,就连疆域也远不如从前。由于本朝崇尚经术,安抚胡虏一直是朝廷诸公的主流思想,以边疆安定为念,却不知道边疆已经被胡虏蚕食,很多地方只存在舆图上,根本没几个汉人。
诸公之中,就有他的五世祖袁安。
深吸了几口气,袁熙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不要被人看出破绽。
“阿狸,取笔墨来。”
侍候在一旁的阿狸乖巧的转身去了,到后帐取来了笔墨。袁熙随身带着笔墨,只是平时用不着,一直收在书箱里,侍候他起居的阿狸和楼云都知道。
“子龙,你来执笔,将大帅说的地形增补到舆图上。”
“喏。”赵云应了,移步到案前坐定,接过阿狸递过来的笔。
阿狸看着赵云,却不知道去研墨。赵云见状,也不多说什么,自己提起水杯,往研中倒了些水,又伸手去拈墨。楼云正好从外面走进来,见此情景,连忙上前。
“大人,我来吧。”一边说,一边熟练的从墨盒中拈起两片墨,放在砚中,又取出研子,压在墨片上,轻柔的转起圈来。
赵云有些诧异地看了楼云一眼,却没多说什么,伸笔蘸了些墨,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鹿离一边说,赵云一边写,一会儿功夫,就在舆图上增补了几座山,多了几道河流。
袁熙一边听一边看,同时和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山川地形对照,大致知道了自己的位置。
“鲜卑人入塞,一般是去雁门,然后直下太原。那里户口多,能劫掠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代郡、上谷汉人少,耕地也少,乌桓人更多。如果鲜卑人遭灾了,乌桓人也很难幸免。如果没遭灾,有难楼为首,我们也有力量阻击鲜卑人,让他们讨不到便宜……”
鹿离侃侃而谈,时不时的强调一下乌桓人守边的功劳,却也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事实。
代郡、上谷已经没多少汉人,绝大部分都是乌桓人,乌桓人甚至学会了耕种。
就算是汉人,如今也脱离了官府的控制,不再是编户,而是和乌桓人一样行踪不定。不少人甚至和乌桓人一样断发髡头,衣左衽,行胡俗,不再以汉人面貌示人。
袁熙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从小就听何颙等人讲授经义,经华夏衣冠礼仪为荣,所以才有变夷为夏的想法。现在自己坐镇幽州,却只能看着汉人变夏为夷,就像脸上挨了一个大耳光似的,火辣辣的疼。
“这么说,鲜卑人进入代郡的可能性不大?”赵云突然提高的声音,惊醒了袁熙。
袁熙收摄心情,仔细听鹿离讲解。
鹿离摸了摸髡头,想了想。“以前的确如此,现在么,不好说了。”
“怎么说?”
“正如我刚才所说,他们之前不怎么进入代郡、上谷,一是因为收获有限,二是因为我们乌桓人有能力一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愿意冒险。现在么……”
鹿离抬起头,看看袁熙。“辽西乌桓被征调去辽东,辽东属国乌桓直接被灭了族,鲜卑人有机可趁,说不定会来捡点便宜。别的不说,拉拢一些被吓坏的部落入伙,是完全有可能的。”
赵云和袁熙交换了一个眼神,笑道:“依大人之见,他们有可能从哪儿来?”
鹿离伸出手,在空中悬了片刻,最后落在马城点了点。“先到马城,然后视形势,或沿河谷东进,或沿山谷南下。”
袁熙的目光随着鹿离的手指在舆图上移动,明白了鹿离的意思。
如果是沿河谷东进,那就要通过护乌桓校尉的辖区和难楼的牧场。原本这种可能性不大,现在他想压制乌桓,整合胡汉,难楼心里有想法,阎柔本人又不在马城,这事情就不好说了。
至于沿山谷南下,反倒没什么意外,本就是鲜卑人的正常选择。
从马城南下,过高柳,到平城,必然经过白登山。
袁熙有点挠头。“你觉得鲜卑人会分兵两路,还是直接进入上谷?”
“都有可能。”鹿离也无法判断。
袁熙虽然焦躁,却也只能接受现实。主动权在鲜卑人,他只能等待消息。
这个感觉很不好。
他不知不觉的想起了曹操,如果曹操面临这种状况,他会怎么做?
研究了曹操的兵法和战例这么久,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曹操从来不肯被动应战,而是主动寻求战机,先发制人。打刘备如此,与老父亲袁绍对战更是如此。先是主动出击白马,阵斩了颜良,又在回师途中伴攻延津,斩杀了文丑。最后更是在许攸叛变之后,主动攻击乌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