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如此?”听完袁熙的吩咐,鹿离将信将疑。
因为袁熙让他对能臣氐说,万一鲜卑人来攻,不需要他们迎战,他将亲自上阵,乌桓人只要做好策应就行。即使鲜卑人撤退,也由乌桓人自主决定是否追击,他绝不干涉。
“你不相信我们的实力?”袁熙笑笑,伸手一指许褚。“大帅可能只知道你弟弟鹿破风没能挡住子龙一合,却不知道仲康徒手搏虎。龙骑、虎卫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他们的实力,却也都是能以一当十的勇士,对付几千鲜卑人又有何难?”
“可是……鲜卑人至少有万骑。”
袁熙摇摇手。“他们是有万骑,但他们要防着白山,防着马城,说不定还要防着其他部落,不可能将万骑全部投入战场。我估计,他们最多派出三千骑进攻。在取得优势之前,其他人绝不敢轻举妄动。”
他笑了笑。“况且他们不知道我龙骑、虎卫的厉害,派出三千骑,有四倍的兵力优势,以为必胜,又何必全力以赴?在我们汉人的兵法上,这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觉得鲜卑人能懂吗?”
鹿离觉得有理,终于宽了心。
“那……我要不要对能臣氐说龙骑、虎卫的实力?”
“你不妨先试探一下他,他如果知道,那就直说无妨。如果不知道,就不必多提。”
“为何?”
“他如果已经知道我们的真正实力,就不会与我们为敌,只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鹿离琢磨了一番,觉得袁熙的分析有理。
能臣氐又不是傻子,如果他知道了袁熙的实力,哪有和袁熙为敌的胆量。就算他联合鲜卑人,能够击败袁熙,将来也要面对袁熙的报复。万一他杀死了袁熙,结了仇,以后就更不可能避免袁氏的报复。
怎么想,这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鹿离说服了自己,接受了去说服能臣氐的任务,起身走了。
袁熙铺开地图,招呼赵云、许褚。“子龙,仲康,你们说说,我们应该在哪儿迎战鲜卑人比较好?”
赵许二人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分别指了一个地方。
赵云指的是西南方面的一座小山。按照鹿离的说法,这座小山也叫白登,不过叫大白登山。大白登山的南侧有茂密的树林,骑兵很难快速通过,利于防守。
如果鲜卑人来攻,只要守往北面的山坡即可。
许褚选了一个稍微有点远的峡谷,在牧场的东北方向,是鲜卑人来的必经之地。
守住这个峡谷,鲜卑人就进不来,除非他们绕道百里。
两个位置,一个易守难攻,一个攻守兼备。
袁熙斟酌了一番,对许褚说道:“如果选在这个山坡,你和二百虎卫能挡住鲜卑人的几次进攻?”
许褚说道:“只要地形合适,不缺水,守三天不成问题。三天以后,我们的箭矢会不足,还有断水断粮的危险,不好说。如果被迫撤入树林,损失会比较大。一旦没有了战马,仅靠步行很难脱围。”
“子龙,三天够用么?”
赵云笑了。“用不了三天,一天拿不下,鲜卑人就会撤退了。君侯想留住他们三天,可能还要想些办法才行。”
“为何?”袁熙、许褚异口同声的说道。
在他们看来,打三天是常规操作,除非己方有援兵赶到,鲜卑人怎么可能浅尝辄止?
“君侯,仲康,鲜卑人,或者说乌桓人、匈奴人都是如此,他们作战是为了谋利,而不是占地,保存实力是第一要务。如果伤亡过大,就算他们打赢了,也会被其他人攻击。如果进攻一天,伤亡几百人,还拿不下来,他们就会觉得不合算,不如去打其他更容易得手的目标。”
“原来是这样。”许褚沉吟道:“怪不得说他们逐水草而居,这一路也没看到几座城。”
“是的,草原上作战,和中原争夺城池完全不同。”
袁熙又道:“你刚才说的想些办法,又是什么样的办法?”
“让他们觉得有可能生擒君侯,勒索大将军,又或者让他们觉得君侯是死敌,非杀不可。”赵云沉吟片刻,又道:“当年公孙瓒追击张纯,过于深入,被困于辽西管子城,被丘力居围了两百多天。之所以围这么久,就是因为丘力居知道公孙瓒没有援兵,想一举击杀公孙瓒,除心腹之患。”
“公孙瓒为何没有援兵?”袁熙不解。
赵云苦笑。“据说是因为公孙瓒力战有功,盖过了主将孟益。”
袁熙明白了。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朝廷派来的将领与本地名将之间的矛盾。公孙瓒威名太盛,让主将孟益没面子了,想借乌桓人的手干掉公孙瓒,独揽大功。
这的确是朝廷那些官员干得出来的事。
袁熙最后做出了决定。“那就在这座山坡迎敌吧。峡谷虽然利于防守,能让鲜卑人知难而退,但如此一来,我们立威的目的就无未能达成了。”
许褚也赞同这个方案。
他的思路还局限在中原作战,以守为主,不适应草原上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