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荀彧也是,荀家最有名的是荀谌,其次是荀衍,以及他们的从兄弟荀悦。上一辈则是以才学着称,而实际能力有限的荀爽。荀彧、荀攸的年纪、辈份既小,名声也不如其他几个。
现在最得袁谭信任的是荀谌,而不是先投了曹操,又被迫归降的荀攸。
进而言之,簇拥在袁谭身边的人大多是华而不实的名士,像荀攸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因为是降将,并没有多少话语权。连曹仁这样的大将也是刚刚才有机会在合肥之战中证明自己,其他人可想而知。
濡须口之战,就是袁绍和孙权之间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对峙了近半年,最后还是自己驰援才力挽狂澜。
这一次,郭嘉认定袁谭、荀谌等人无法击败周瑜,又将自己寄托在自己身上,认定他才能发挥曹操旧部的力量,击败周瑜,甚至平定江东。
小主,
与袁绍、袁谭相比,他的确有些不同,更接近曹操的行事风格,也能和曹操的旧部相处融洽。
但是,他毕竟不是曹操,更不想参与此事,引起什么误会。
“奉孝,周瑜虽勇,和曹公相比,恐怕还是有些距离的,我觉得你担心太过了。”袁熙抬起头,看向黄金台的土堆。“我奉天子诏书,领幽燕都护府,镇抚塞外诸部,其他的不该我管。奉孝,你有什么建议,不妨上书直言,或者给大司徒与信。你要是觉得上书言事不便,也可以去面圣见驾。你说呢?”
郭嘉无声地笑笑,没有再说什么。袁熙已经将话说得这么明白,他再劝就没意思了。
韩珩见状,有些惋惜,嚅了嚅嘴。“大王,臣以为军师的担心也有些道理……”
袁熙摆摆手,打断了韩珩,站起身。“子佩,你不用多说了。我不是燕昭王,天子也不是周天子,这黄金台也不会修复,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能力有限,蒙诸位不弃,倾心辅佐,能够安定北疆,已是侥幸,不敢再奢望其他。中原的事,自有中原的英雄豪杰去劳心,我管好北疆就行了。”
韩珩神情尴尬地和郭嘉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苦笑一声。
他们这么逼袁熙,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袁熙有袁熙的难处,面对父兄,他能做的实在不多。
时机未到,强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