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又将郭显的建议告诉赵云,想听听赵云的意见。
赵云反复考虑后,表达了与辛毗类似的建议,不赞成现在就对乌桓人动武。
对北疆人来说,乌桓人的确与鲜卑人、匈奴人不同。虽然常有叛乱,却没有与中原王朝长期对抗的经历,更多的时候是幽州武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味以蛮夷视之,大加杀戮,只会逼他们造反。
在这方面,公孙瓒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公孙瓒的个人能力的确不俗,即使是在名将辈出的北疆,他也是数得上的将领。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乌桓人太狠了,动不动就杀,而且动辄屠族,一个不留,搞得乌桓人都恨他,不愿和他合作。
当初朝廷调他去凉州平叛,就是因为他催乌桓人催得太狠,处理不当,造成乌桓人出塞叛逃,白白损失了一个立功的好机会。如果他当时处理得稍微稳妥一些,能够带着白马义从和幽州精骑到凉州参战,功劳绝不在孙坚、董卓之下。
听赵云说起公孙瓒,袁熙也觉得可惜。
“郭军师是中原人,对北疆的情况多少有些隔阂。但郭军师身为汝颍人士,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倾向怀柔,着实是个奇士。”
袁熙笑了。“你也觉得他与众不同?”
“臣在中原数年,像郭军师这样的的确不多。怎么说呢,中原名士,大多彬彬有礼,却难以亲近,唯有郭军师不拘小节,落拓不羁,而且识人极准,多谋善断,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他咄咄逼人。能用他的,视他为珍宝。不能用他的,视他如敝履。”
袁熙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倒是想用他,可惜他却不肯为我所用,一心只有故主。”
赵云眼神微闪。“大王是说曹孟德?”
袁熙点点头。“他之所以留在这里,只是因为曹冲。”
赵云笑道:“他的心情,臣能理解。除了一见钟情般的君臣相知外,他可能还是有些不甘,总觉得曹孟德不该死在乌巢。对曹孟德来说,他那十多年的征战中,比乌巢更凶险的比比皆是,最后都化险为夷了。反而是乌巢成了折戟之地,多少有些意外。也许,这就是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