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以静制动

袁熙半晌才反应过来,盯着郭嘉看了又看。

他知道老一辈和小一辈之间会有分歧,这几乎是家家都有的事,但这矛盾大到同室操戈,还是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还是说,政治本来如此,只是他之前关注得太少而已?

郭嘉幽幽一声叹息。“大王想必也清楚,我和荀文若都曾到邺城, 后来又离开,渡河附曹公。”

袁熙点点头,这不是什么秘密,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为何离开?除了认定天子非雄主之外,对前辈们的失望也是原因之一。都说汝颍多奇士,但是汝颍又有多少奇士埋没无闻,欺世盗名之辈却大行其道?我就不必说了,文若年轻时因为其母出自唐氏的缘故,一直无法在士林中立足。公达人到中年,依然名声不显,直到何伯求提携,才得出以出仕。我们还算是幸运的,毕竟有家族支持,就算成不了名士,在郡县为吏,至少衣食不愁。那些出身寒素的士子就难了,他们虽然身怀奇才,却终生不得其遇。在我之前,曹公帐下有一个叫戏志才的,便是如此。”

“戏志才?”袁熙认真想了想,的确没听过这个名字。

“戏志才精于谋划,为曹公器重,却英年早逝。他死之后,曹公请荀文若推荐人才,我才得以和曹公相见,结君臣之义。”

郭嘉眼圈有点红,露出浓烈的思念之情。他停了片刻,恢复了平静,才接着说道:“天下大乱数年,大司徒、吴相等人依然秉承名士做派,以争权夺利为先,置家国大事于后。擅长内耗,对外却罕有胜绩,每战都是倚仗财力消耗对手。如果曹公也像他们一样,只怕等不到乌巢,早就死在兖州了。”

袁熙轻咳一声,打断了郭嘉习惯性的追思曹操。

他承认郭嘉说得有一定道理,但凡事无绝对。曹操已经死了,袁氏却成立了大陈。

“你的意思是他们不务实,难成大业,所以你们想另立门户?”

“正是。”

“可是现在大业不是已经成了么?”

郭嘉摇摇头。“益州、扬州、交州未定,凉州只是臣服,朝廷尚未委派官员治理,荆州也只控制了一半,如何能说大业已成?集中原之力,连区区一个濡须城都拿不下,如何能一统天下?”

袁熙咂了咂嘴,也觉得这事有点离谱。

袁谭手握三四万人,拿不上濡须口已经让人不解了。何以天子御驾亲征,兵力近十倍于江东,不仅没能拿下濡须城,反而青州兵哗变,导致天子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