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他巡街时,顺口提了句西街王寡妇家的田产纠纷,嘿,他当场就指出十年前的地契猫腻,连师爷都惊得合不拢嘴!”
众人正说得热闹,忽见师爷抱着文书匆匆路过,老李一把拉住他:“吴师爷,您跟我们交个底,大人到底咋做到的?”
师爷脸上也挂着佩服:“我跟着好几任大人了,从没见过像诸葛大人这般,把公文案卷当故事书看,过目不忘不说,还能举一反三。以后咱们啊,可得跟着好好学!”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
“太牛了,真不知道王爷从哪里找来的能人!”
老李伸长脖子往大堂方向瞅了瞅,眼里满是艳羡,“我在衙门混了十几年,头回见有人两天就把所有账目摸得门儿清!”
“行了,别瞎猜了!大人耳朵灵着呢,赶紧干活吧!”
“今天还要整理档案文书,完不成又得挨批评!”
“听说,王爷这次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能者上!”
“以后当官可不看出身了,全凭本事!”
“那岂不是我也可以去考?要是能谋个一官半职,祖坟上都得冒青烟!”
“没错!”
“咱们这些小吏,不就盼着个出头之日?赶紧准备,说不定真能光宗耀祖!”
几人对视一眼,匆匆抓起案卷就往屋里跑。
公房内,诸葛亮铺开宣纸,蘸墨写下科举大纲。
他将考试分为三场:首场考实务策论,要求考生针对幽城当下最棘手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场考律法与税赋,从田亩丈量到盐铁专营,皆是日常政务中最需掌握的细则;
末场考民生规划,需考生规划如何兴修水利、开办义学,字句间都要贴合百姓生计。
诸葛亮对身旁的师爷说道,“此次考试要让考生写明白怎么做,而不是说漂亮话。策论字数不必拘泥,能讲清一件实事,胜过百篇锦绣文章。”
他特意要求出题摒弃晦涩典故,改用直白案例——比如让考生分析如何用有限预算修缮年久失修的城墙,或是设计一套核查商铺偷税漏税的流程。
如此一来,考的不是文采辞藻,而是实实在在的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