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人心变量与命运抉择

消息传回四合院,秦淮茹喜极而泣。更让人意外的是,棒梗整个人都变了——他挺直了腰板,眼中重新有了光彩,甚至主动帮院里干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规则层面,何雨柱看到棒梗身上的秩序节点在自主选择的喜悦中彻底崩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活跃的变量特征。

棒梗的成功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院子里激起层层涟漪。

阎解成看到棒梗的变化,备考大学的决心更加坚定;刘光天受到鼓舞,正式向父亲提出参军的想法;连小当也开始偷偷练习裁剪技巧,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设计师。

变量之火开始在院子里燎原。

秩序之影显然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女特派员再次来到院子,这次的语气更加严厉:“听说有些人在鼓动青年人不服从统一分配?这是很危险的倾向!”

她在院里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个人的选择必须服从国家需要,任何试图挑战这一原则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会议结束后,院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一些原本开始考虑自主选择的人,在压力下又陷入了犹豫。

最明显的是阎埠贵。这个精于计算的数学老师,在风险和机会之间反复权衡。

“解成啊,”晚饭后,阎埠贵对儿子说,“要不咱们还是听街道的安排吧?考大学风险太大,万一考不上,连统一分配的机会都没了。”

在规则层面,何雨柱看到阎埠贵身上的秩序节点正在重新巩固。

关键时刻,何雨柱采取了更大胆的行动。

他通过织网联系到了远在未来的源初。虽然直接的时间通讯受到严格限制,但源初还是设法传送来了一些关键信息——关于1955年之后几十年的社会发展轨迹。

这些信息不能直接透露给院子里的人,但何雨柱可以巧妙地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他找到阎埠贵,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三大爷,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何雨柱说,“但您想想,国家建设需要的是什么人才?是只会听话的,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话是这么说,可是...”

“我听说,”何雨柱压低声音,“国家马上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了。像解成这样的理科人才,将来肯定大有用武之地。”

这不是预言,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合理推断。但在规则层面,这些话中蕴含着来自未来的变量特质,直接冲击着阎埠贵的秩序节点。

阎埠贵沉思良久,最后重重一拍大腿:“说得对!让孩子搏一搏!”

同一天晚上,何雨水也与小当进行了一次长谈。她不是直接鼓励小当追求服装设计,而是给她讲了许多女性通过一技之长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何雨水说,“然后全力以赴。”

小当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雨水姐,我明白了。我想学裁剪,我想做衣服。”

在规则层面,何雨柱欣慰地看到,小当身上的秩序节点在明确自我选择的那一刻土崩瓦解。

距离月底只剩最后一周时,院子里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棒梗每天早早起床,预习机械厂学徒工要学的知识;阎解成挑灯夜战,为高考做最后冲刺;刘光天开始锻炼身体,为参军做准备;小当则用省下的零花钱买了布料,练习裁剪技术。

就连大人们也受到了感染。秦淮茹不再整天愁眉苦脸,开始琢磨着学点手艺;贾张氏虽然还是那个脾气,但也开始支持孙子的选择;三位大爷在处理院里事务时,也少了几分条条框框,多了几分变通。

在规则层面,何雨柱看到整个四合院的规则结构变得前所未有的活跃和丰富。那些秩序之影植入的固化节点,在变量的洪流中一个个崩解、消散。

然而,秩序之影的最后一击还是来了。

月底前三天,女特派员带着街道办的正式通知来到院子。她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直接宣布了每个人的“建议分配方案”:

阎解成被“建议”去师范学校,刘光天被“建议”去地方工厂,棒梗被“建议”去边疆建设兵团,小当被“建议”去纺织厂...

每一个建议都巧妙地堵死了自主选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