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问:“你要多少?”
中年妇女笑着说:“不多,就30元!”
杨秀清默算了一下:
离家出走时,母亲给了她80元现金,扣除购买火车票的15元,她还剩下60多元。
如果再花费30元找到刘海波的家,她将仅剩下30多元了。
如果能顺利找到刘海波还好,如果没有找到他,那口袋里剩余的钱,很快就会被自己花光。
那样的话,她将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中年妇女见杨秀清有些犹豫,便对她询问道:
“妹儿,收你30元钱,已经够低的了,你去找人打听一下,就这么一点钱,谁还会用人力三轮拉你去西城区?”
“那……好吧!”杨秀清咬咬牙,从口袋里掏出30元钱递到了中年妇女手里。
中年妇女领着她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旁,向拉车的师傅叮嘱了一句,然后让杨秀清坐上了三轮车。
车夫迅速骑着人力三轮车,载着杨秀清离开火车站,沿着宽敞的大街,朝着西城区方向疾驰。
这是杨秀清第一次进城,也是她第一次坐人力三轮车。
这种交通工具在当时的乡村是极为罕见的——
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繁华,也象征着一种现代生活的节奏。
坐在三轮车,感受着车轮在石板路上滚动时发出的节奏感,杨秀清眼里流露着既新鲜又好奇的光芒。
车夫是一位中年男人。
他熟练地踩动着人力三轮车的踏板,带着杨秀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建筑、商店和摊位,商贩们的叫卖声、人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城市生活画卷。
杨秀清好奇地四处张望
眼里捕捉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到新奇和兴奋。
车夫骑着人力三轮车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