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峰高过一千一百米,传说七百多年前,这里曾是金与元交战的古战场,周边村落的名字,不少都是从当年的兵营寨子沿袭下来的。
此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正好卡在敌我交错的边缘地带,于是便滋生出一支亦匪亦义的队伍——清风寨。
清风寨的大当家名叫朱子明。
此人相貌粗犷,性情却耿直仗义。
虽有些江湖习气,但为人重情重义、心思缜密、行事磊落,是个识大体、顾大局的硬汉。
与其他土匪不同,清风寨虽干着打劫的营生,却是实实在在抗曰的“义匪”。
平日里若动手,也讲究分寸,从不滥伤无辜。
早前他们就曾端掉一个小鬼子的工事据点,救出被抓的民夫,临走还发了盘缠让他们回家,这等举动,在当时极为罕见。
二当家叫周卫国。
原本是复旦的学生,原名周文,因杀死一名曰本兵被迫离开魔都,改名换姓考入黄埔军校,成了第九期学员。
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后被选派赴德国柏林军校深造。
在那里结识了曰本军官竹下俊,两人意气相投,彼此敬重,甚至互学对方战术。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自回国,断了往来。
南京一役,周卫国身负重伤,带着部下徐虎寻找大部队途中,不慎落入曰军之手,被迫修筑工事,恰好被朱子明所救。
得知朱子明是打鬼子的绿林好汉,周卫国索性放弃归队,转而投身清风寨。
当晚,他与徐虎夜闯山寨,以武服众,连寨中骨干都被制服,还在大当家房里吃喝一番,最终凭实力坐上了二当家的位置。
此刻,苏墨的车队刚进入虎头山,便已落入清风寨的眼线之中……
要想回根据地,必经虎头山这条主道。
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山路上回荡。
道路旁的草丛里,埋伏着一群衣着杂乱的汉子,正是清风寨的人。
领头的,正是周卫国。
他加入这支队伍,为的就是杀敌雪恨。
在这个时空里,他不认识陈怡,也不识萧雅,但对曰本侵略者的仇恨,从未减弱半分。
听说有曰军车队要从此经过,他主动请战,带人设伏。
如今的清风寨早已今非昔比。
在朱子明和周卫国的经营下,队伍已壮大至三百余人,武器装备也不差,堪称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尤其在周卫国接手训练后,无论是纪律、战术还是作战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
周卫国到底是正儿八经的军校毕业生,从黄埔到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一路深造过来,军事功底扎实得很,带出来的队伍哪怕原本是山上的土匪,也多少有了正规军的影子。
今晚天色格外清朗。
虽说是深夜,可恰逢中秋十五,一轮明月悬在半空,洒下大片银辉。
天上无云遮挡,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照得山野一片通明。
借着这明亮的月色,周卫国举起望远镜一看,心里顿时有了数——那支沿着山路缓缓前行的卡车队,竟是曰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