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温和地笑了笑:“谢谢您,大婶,我们记下了。”
没想到的是,当两人顺口问起村民对独*立营和苏墨的看法时,得到的回应竟如此一致而热烈。
全是夸奖!
提起苏墨和独*立营,乡亲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言语间满是敬重与感激。
李云龙边走边感慨:“老赵,看来这独*立营在百姓心里真是扎下根了。”
赵刚点头附和:“是啊,这样的队伍,才真正称得上是人民的军队。”
他们又陆续问了几户人家,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村民们说起苏墨,语气里带着亲切,讲到独*立营做的事,更是连声称赞。
这些话不是客套,而是发自肺腑的真实感受。
正走着,赵刚看见几个孩子在路边嬉戏,便走上前去,蹲下身子,轻声问道:“小朋友,叔叔问你们个问题。”
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仰起头:“叔叔你说呗?”
赵刚笑着问:“你们知道苏墨吗?就是那个常帮咱们村打鬼子的苏墨哥哥?”
“当然知道!”另一个男孩抢着说,“他是我们村的大英雄!没有他,鬼子早打进来了!我也要当独*立营的兵,像苏墨哥哥那样保家卫国!”
“你不懂!”一个小女孩插嘴道,“苏墨哥哥还教我们识字、修路、送药呢!他可厉害了!你刚来吧?所以才不知道他有多好!”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眼神亮晶晶的,全是崇拜。
孩子的心最真,他们不会掩饰,也不会撒谎。
能被一群娃娃这样挂在嘴边、当成榜样,可见苏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这份情谊,不是靠命令得来的,而是用真心换回来的。
看得出来,这支队伍真的走进了百姓的生活里。
李云龙这个粗线条的汉子,此刻也不由动容:“老赵,我算是明白了,为啥独*立营能越打越壮。
有老百姓这么支持,谁挡得住?得民心者得力量啊!”
赵刚深以为然:“没错。
苏墨带出来的这支队伍,再次证明了咱们捌陆军走的这条路是对的——只有依靠群众,扎根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云龙默默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其实,在新中村那段日子里,还有件事让苏墨久久难忘。
那时兵工厂刚搭起来,却卡在了材料上——缺铁少铜,造不了枪,也产不了弹。
陈怡四处奔走,想方设法搜寻可用资源。
消息传开后,村里不少人主动找上门来,把家里仅有的铁锅、旧犁铧,甚至压箱底的铜钱都带来了,非要捐给部队。
“这些东西虽不值钱,但能帮上忙就行。”一位老大爷这么说。
那是真正的“砸锅卖铁”也要支援队伍。
可陈怡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