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尽管数量不多,但他早已决定将这两支巴雷特M82A1配备给幽灵小组,以大幅提升这支精锐小队的远程压制与狙杀能力。
至于那五挺加特林重机枪,则更让他心头振奋。
这种武器堪称跨越时代的火力怪兽。
最初,加特林机枪是一种手动操作的多管旋转式速射武器,由鹰酱人理查·乔登·加特林于1860年完成设计并投入实用。
据苏墨所知,这款武器自问世以来,即便进入21世纪仍在服役,当然,现役型号皆为现代化改进版。
早在清同治十三年(约1874年),加特林机枪便已传入华夏,因其火力凶猛,被当时军民称为“格林炮”或“格林快炮”。
相较于曰军的九二式重机枪或马克沁机枪,加特林在威力和持续输出方面显然更胜一筹。
其核心原理在于转管射击机制——通过一套联动装置驱动多根枪管轮流击发,实现高强度连续火力覆盖。
早期受限于技术条件,枪管旋转需靠人力手摇完成;随着科技发展,逐步过渡到电力驱动。
这种机枪最大的优势便是射速极快、火力密集,具备长时间压制能力。
但缺点同样明显:体积庞大、重量惊人,弹药消耗量巨大,普通部队难以承担其后勤压力。
此外,高速运转下容易导致枪体过热,甚至出现卡壳或炸膛风险。
最初的手摇式加特林虽射速不算顶尖,但也能达到每分钟1200发;而一旦改用电动机或液压系统驱动,射速直接飙升至每分钟6000至发,堪称恐怖。
系统提示音再度响起:“温馨提示:本次奖励的加特林机枪型号为Minigun,即M134型7.62毫米六管转轮机枪,采用电机驱动。”
什么?竟然是M134型7.62毫米转管机枪?
这玩意儿的战斗力可不容小觑!
仅是射速一项就高达每分钟6000发,绝对属于战场上的毁灭性武器。
M134作为加特林系列的升级型号,不仅能高效打击地面集群目标,对低空、慢速、小型空中目标也有极强的拦截能力,火力密度与打击效率均属顶级。
可以说,无论放在当下还是未来几十年,它都能胜任防空机枪的角色,效果远超九二式或马克沁这类传统重机枪。
不过,M134也有个显着问题——过于笨重。
整枪长度接近29.5英寸,净重达35磅,比九二式重机枪还要沉重许多,机动性和转移难度极大。
以这样的重量来看,至少需要四人协同才能有效操作和部署。
该枪的实际有效射程达到惊人的1500米,射击角度可在正负45度之间灵活调节,命中率极高,精准度出色。
尤其是在200米以内的近距离交火中,几乎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