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去厂里拉货,看见他跟一个陌生人在门口嘀咕,那人穿着军装,看着挺凶的。”
“穿军装的?”刘光鸿心里咯噔一下,“长啥样?”
“四十多岁,左脸有块疤。”傻柱回忆着,“许大茂看见我,立马就不说了,那眼神怪怪的。”
刘光鸿皱起眉头。许大茂跟穿军装的人来往?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想起陈近南,那位退伍兵也在百货大楼工作,或许可以托他打听一下。
电视里的《红灯记》演到高潮,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时不时跟着哼两句。刘光天站在一旁,背着手,像个小大人似的维持秩序,脸上满是得意。
刘光鸿看着这一幕,心里却没那么轻松。66号院的名声越来越响,固然是好事,但也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许大茂的异常,何大清的迟迟不归,还有95号院被牵连的冷暴力,都像是平静水面下的暗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掀起波澜。
夜色渐深,孩子们看完电视,排着队跟刘光天说“再见”,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刘光天数着手里的作业,发现今天居然全对了,兴奋地跑到刘光鸿面前邀功:“三弟,你看!我没说错吧,我能做好!”
“不错,有进步。”刘光鸿摸了摸他的头,“月底的冰棍跑不了。”
傻柱和秦清茹也起身告辞,秦小宝拉着刘光天的手说:“光天哥,我明天还来。”
“只要作业写对了,就来。”刘光天拍着胸脯保证。
送走他们,刘光鸿站在院子里,看着那台还在散热的电视机,眼神深邃。他知道,这台电视机带来的不仅是热闹,还有责任。
如何在维持名声的同时,不被名声所累,是他接下来需要考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