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警戒的指令如同投入静水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尚未平息,堡垒内部的时间流速仿佛骤然加快。陈默口中的“48小时”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了指挥中心主屏幕上那不断跳动的、鲜红的数字,以及每个人心头沉甸甸的紧迫感。
“武器库,最终核查。”陈默的声音在内部通讯频道中响起,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
陈锋早已在军火库内等候。厚重的合金门滑开,内部照明灯次第亮起,映照出排列整齐的枪架、弹药箱和各类辅助装备。空气中弥漫着枪油和金属的冰冷气息。这不是普通的储藏室,这是一座为末日战争准备的武库。
“步枪类,制式突击步枪十二支,配备全息瞄准镜、战术手电及消音器,状态良好,备用弹匣六十个,满载。”陈锋的声音沉稳,他粗糙的手指拂过冰冷的枪身,如同抚摸老友。他拿起一支,熟练地拉动枪栓,检查膛线,扣动扳机感受击发机构的阻力,动作流畅而精准。
“精确射手步枪两支,高倍镜校准完毕,专用弹药四百发。”
“霰弹枪四支,破门弹、独头弹、鹿弹各两箱。”
“手枪十把,作为副武器及家属自卫使用,配套弹药一千发。”
“冷兵器,开山刀、战术斧、军用匕首各二十把,已开刃,保养完毕。”
“弩弓五把,合金箭矢三百支,毒液淬炼完成(使用末世前搜集的特定生物毒素,非病毒)。”
“防御性装备,防弹衣、战术背心、头盔各十五套,等级III级,可抵御大多数步枪弹直射。”
“爆炸物,防御型手雷两箱,遥控炸弹及触发式地雷已按计划布设于外围特定区域。”
陈锋逐一清点,汇报。他的眼神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一件武器都关系到家人和堡垒的生死存亡,不容有失。最后,他走到一个独立的、需要双重密码和生物识别的保险柜前,输入指令,柜门开启。里面是此行凶器——两支反器材狙击步枪和少量配套的穿甲弹、高爆弹。这是应对重甲目标或轻型装甲车辆的底牌之一。
“所有枪械、弹药、装备,核查完毕,状态完美,随时可投入战斗。”陈锋对着通讯器沉声汇报,声音中带着军人特有的可靠。
“收到。大哥,辛苦了。”陈默的声音传来。
与此同时,在生活区与仓储区的连接通道,李秀娟和陈建国正带领着陈浩进行最后的后勤物资清点。虽然堡垒拥有近乎无限的物资储备(相对一个小型社群而言),但建立精确的消耗模型和应急配给制度至关重要。
“主食区,真空包装大米、面粉、各类杂粮,按当前六人基准消耗量,可维持超过三十年。压缩饼干、军用口粮,储备充足,作为应急机动口粮。”陈建国拿着电子平板,对照着清单,一项项核对。巨大的仓储区内,物资堆叠至近十米高,分类明确,码放整齐,蔚为壮观。
“副食品区,肉类、水果、蔬菜罐头,种类超过五十种,数量以十万罐计。脱水蔬菜、肉干、果干,储备同样巨大。”
“调味品、食用油、食盐、糖…… 存量足够使用数十年。”
“饮用水,独立储水罐存量五百吨,配合水循环系统,可无限期循环使用。瓶装水储备一千箱,用于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