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的目光瞬间锁定那个黑点。民用设施,意味着防御薄弱;气象观测站,则意味着——
“这种站点,”艾莉的语速因回忆与虚弱稍缓,条理却依旧清晰,“标配独立太阳能供电系统,功率至少一千瓦,够支撑传感器和数据传输。而且……”她抬眼看向林凡,眼神凝重起来,“为了应对阴雨天和冬季,大多会配一台备用燃油发电机。储油量说不准,但撑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燃料,或许还剩着。”
这番话像在林凡的黑暗思绪里划亮一根火柴。太阳能板、备用发电机、燃油——简直是为眼下的绝境量身定做的生机!
可希望刚冒头,艾莉的下一句话就给它浇了盆冷水:“但这种地方地势高、视野开阔……也更容易暴露。现在天灾发生后,有能源标志的地方,要么被幸存者占了,要么早被搜刮空了。”她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我最后一次去是三年前,现在是升级了、废弃了,还是……被什么东西占了,谁也说不准。”
她忽然抬眼,目光锐利如刀:“观测站是十平米的水泥方舱,顶上架着太阳能板和风速仪。发电机在外侧的金属箱里,噪音小,但运行时会散热、有震动。储油罐要么内置,要么是埋地的小罐。”
这些细节,远比地图上的黑点鲜活。林凡的大脑飞速运转,瞬间在脑海里搭起立体模型——地形坡度、建筑结构、设备位置、风险点,一一清晰浮现。
“海拔高,上山的路要么陡,要么绕。”他盯着地图上的高度数字,指尖划出两条隐约的路径,“‘漫游者号’纯电续航,爬坡时能耗得翻倍。”
“而且开阔地没遮蔽,接近时就是活靶子。”艾莉点头,声音里添了几分凝重,“不管里面是人是怪,我们都得把命悬在刀尖上。”
风险与收益在天平两端剧烈摇晃。
林凡沉默着,目光在矿坑与“丘顶”之间来回扫动。留在矿坑,是慢性死亡;闯气象站,是生死豪赌——赌燃油还在,赌没有致命威胁,赌“漫游者号”能撑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