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远航者一号”和灵漪星域的幸存者们便投入了更加争分夺秒的工作中。星辉鳐的悲壮自爆,如同沉重的警钟,敲在每个人的心头。他们知道,下一次“噬星黑渊”卷土重来时,必将更加凶猛。
在“生命古树”一根相对安全的枝干内部,“万灵母巢”动用残存的力量,开辟了一个临时的联合研究基地。人类科学家、工程师与灵漪星域中那些能够进行复杂思考的“智慧节点”(一些特别巨大的星辉鳐和被藤蔓包裹行星的核心意识)聚集在一起,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进行着技术融合。
莫凡成为了绝对的核心。他不仅是“源初”特性的掌控者,更是连接元始文明、烬族、“播种者”以及人类自身科技树的桥梁。他将引星杖置于研究基地中央,以其作为稳定的规则锚点,辅助推演和能量调和。
“规则透镜”的设计方案被彻底重构。不再追求单一功能的干扰,而是向着一个复合型、多层次的“灵漪庇护系统”进化。这个系统包含三个主要层面:
1. 内层折射层: 紧贴“生命古树”和核心生命区域,利用改进后的“规则透镜”技术,将灵漪星域强大的生命能量波动进行“偏折”和“稀释”,使其在外部感知中变得模糊、微弱,如同在星海中隐形。
2. 中层诱饵层: 在远离灵漪星域的特定方向,设置数个由高纯度能量构成的“虚假信号源”,模拟出比真实灵漪星域更“可口”的能量波动,吸引“噬星黑渊”捕食单元的关注。
3. 外层干扰层: 在整个灵漪星域外围,布设大量小型、可自我复制的规则干扰器,形成一个动态的“规则迷雾区”,任何闯入的敌方单位都会受到持续的感知干扰和规则压制。
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工程,其技术难点超乎想象。尤其是“诱饵”的制造,需要海量的能量,并且要模拟出足以以假乱真的生命规则波动,这几乎是在创造一个微缩的、虚假的生态圈。
“能量从哪里来?”李震将军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即便有‘恒星之心’技术,但要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尤其是那个‘诱饵’,恐怕抽干我们战舰的能量核心也不够。”
【能量的问题,或许可以解决。】【万灵母巢】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意味,【我们可以主动‘牺牲’一部分濒临枯萎的星域……将其生命能量引导、汇聚,用于构建‘诱饵’和支撑系统运行。这是断尾求生,但为了核心区域的存续,必须做出选择。】
这个决定沉重而无奈。意味着要主动放弃一部分尚且存有生机的区域,将其作为燃料。但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方案确定,整个灵漪星域都动员了起来。那些被选作“牺牲”的区域,其中的生命体在“万灵母巢”的引导下,平静地接受了命运,将自身残存的生命力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无数道绿色的能量流,如同百川归海,从星域的各个角落向着预设的“诱饵”位置和系统节点汇聚而去。
“远航者一号”则负责技术指导和关键节点的构建。船员们驾驶着工程艇,在星辉鳐的护航下,穿梭于星云之间,布设干扰器,校准折射矩阵。莫凡更是亲自出手,利用引星杖和自身对规则的深刻理解,为几个核心的“诱饵”注入了一丝真实的“源初”生机,使其更具诱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