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煜与工部侍郎张大人一行快马加鞭,抵达灾区时,所见景象触目惊心。
昔日良田已成汪洋,浑浊的洪水裹挟着断木杂物汹涌奔流。灾民们挤在高地上临时搭建的窝棚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哭声、呻吟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水腥味和淡淡的腐臭,预示着疫病的威胁。
当地官员早已焦头烂额,见到钦差到来,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却又带着几分敷衍和观望——两个京官,一个是老迈侍郎,一个是年轻探花,能顶什么用?
张侍郎年纪大了,一路奔波已是疲惫不堪,主要负责与地方官员协调粮草调度和安抚灾民。而督导河工、堵决口的艰巨任务,则主要落在了周煜肩上。
周煜没有时间抱怨或摆架子。他立刻召集河工官员和当地有经验的老河工,亲自前往决堤处勘察。
堤坝决口处有十几丈宽,水流湍急,投下去的沙袋石块瞬间就被冲走。传统的堵口方法进展缓慢,而上游还在不断下雨,水位有再次上涨的危险。
“大人,不是我等不尽心,实在是水势太猛,人力有穷时啊!”河工总管苦着脸道。
周煜站在泥泞的堤岸上,任凭雨水打湿衣袍。他凝视着汹涌的洪水,大脑飞速运转。他回忆着在现代看过的水利工程资料和抗洪案例。
“不能再这样蛮干。”周煜沉声道,“立刻改变策略!采用‘沉船堵口’和‘打桩抛石’结合之法!”
他详细解释道:寻找几条废弃的坚固大船,装满石块,凿沉在决口上游稍缓处,减缓水流冲击力。同时,在决口两侧打入密集的木桩,再用竹篾编织成大网,内填巨石,层层推进,逐步合拢。
此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准指挥,但效率远比单纯扔沙袋高。
河工总管和老师傅们听了,面面相觑,眼中露出惊疑和思索。这法子听起来冒险,但细想之下,似乎确有可行之处!
“还愣着干什么?立刻去办!”周煜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所需船只、木料、竹篾、民夫,列出清单,我去找张大人协调!延误时机,唯你是问!”
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清晰的思路震慑住了众人。很快,整个河工工地如同巨大的机器,按照周煜的指挥高速运转起来。
周煜并非只坐在帐篷里指挥。他几乎日夜守在堤坝上,与河工、民夫同吃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