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周折,感知场终于穿过了最后一段狭窄的路径,进入了那个神秘的空腔!
“视野”豁然开朗!
首先确认的是空间大小和形状,与他最初探测的吻合,椭球形,容积不小。内部磁场环境非常“干净”,没有强干扰源,说明没有大量金属堆积或活跃的能量源。
他的“目光”首先锁定了那个之前感应到的点状金属源。感知场轻轻触碰上去。
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他精神一振!那是一个非自然的、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金属物体!大约一尺长,呈长条状,中间似乎有环节结构,材质……非常奇特,磁性稳定而内敛,绝非天然矿石,也不同于他已知的任何钢铁合金。表面似乎还覆盖着一层非金属的、绝缘性很好的物质(阻碍了部分磁力感知)。像是一件……工具?还是某个装置的一部分?
就在林凡试图更仔细地“扫描”这个金属物体的细节时,他的感知场无意中扫过了空洞底部另一个区域。
“咦?”
一种异样的反馈传来!那不是金属,也不是岩石,而是一种……有序的、分层的、具有微弱有机质残留反应的物质堆积!
林凡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这种结构特征,他太熟悉了!这像极了……书籍!或者某种类似书籍的、由植物纤维制成的、码放整齐的记录载体!
难道……?!
他强压住激动,将感知聚焦过去。果然!“看”到了一摞摞长方体的物体整齐地堆放在角落的一个石台上(或许是石台)。由于材质非金属,且年代可能久远,磁力感知无法“阅读”上面的信息,但那种人工码放的秩序感,毋庸置疑!
这个发现,比那件金属物更让林凡震撼!金属工具可能属于任何遇难者,但书籍——成体系的、被妥善保存在地下深处的书籍——往往意味着知识、文明、和 intentional (有意为之)的保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