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铜闸现踪
殑伽河的汛期刚过,浑浊的河水仍裹挟着泥沙,拍打着摩揭陀王城的石堤,发出沉闷的轰鸣。堤岸东侧的密林中,八千余骑人马正悄然蛰伏——吐蕃借来的一千二百骑士裹着深赭色毡袍,腰间弯刀的兽皮鞘在暮色里泛着暗光;泥婆罗七千骑兵的藤甲浸过三层桐油,长柄斧刃上还沾着沿途荆棘的碎刺。王玄策勒住胯下的乌骓马,玄色官袍的下摆被夜风掀起,露出靴底沾着的暗渠青苔,他的目光死死锁着前方那道横跨河道的水门,指节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系着的断足金线——那是去年使团覆灭时,他从断腿护卫的尸身上解下的,金线末端的铜钩至今还嵌着干涸的血垢。
“王正使,”蒋师仁提着陌刀驱马上前,甲片碰撞的脆响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末将刚派去的斥候回报,水门底下的暗流比往日急了三倍,似有重物堵在渠口。”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左手按在马鞍前的箭囊上,指腹蹭过囊口磨旧的皮革——去年使团二十八人倒在天竺兵刀下的场景,像淬了毒的针,时时扎在他心头,唯有贴身藏着的那枚青铜卦钉,能让他在夜巡时握出满手冷汗。
王玄策微微颔首,抬手掀开马背上的布囊,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册——那是《大唐西域记》残存的抄本,边角已被虫蛀得残缺。“去年玄奘法师西归时,曾与我提及摩揭陀有‘城防秘篇’,专记水旱两路的机关排布,可惜戒日王怕秘辛外泄,下令将全篇焚毁。”他指尖划过绢册上模糊的梵文印记,“如今看来,这水门便是秘篇的关键所在——你看那水面下的反光,绝非寻常岩石。”
话音未落,水门处突然传来“咔嗒”一声巨响,像是巨锁从水底弹开。紧接着,三百块青铜闸板顺着暗渠两侧的槽轨缓缓浮出,每块闸板足有丈余宽、两丈高,边缘的铆钉泛着暗绿的铜锈,板面刻着的“戒日王御制”梵文却清晰如昨,笔画间还残留着铸造时的鎏金痕迹。更诡异的是,闸板衔接的缝隙里渗出的不是水锈,而是暗黄色的纸灰,风一吹便散作细碎的片状——王玄策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堤岸边缘,伸手接住一片纸灰,指尖触到的触感竟与古籍残页别无二致,纸上还能辨认出“水门”“机关”“铜锁”等零星梵文,正是《大唐西域记》被焚毁的“城防篇”遗存。
“是古籍的灰烬!”蒋师仁也跟着下马,陌刀拄在地上,刃尖插入泥土半寸,“末将在长安太学见过博士焚毁旧籍,灰烬就是这般松脆,还带着墨香!王正使,难道这青铜闸板竟是用‘城防篇’的残页混合铜水铸造的?”
王玄策未及回应,腰间的断足金线突然无风自动,像有灵性般朝着一块闸板的锁眼飞去。他心头一动,顺势握住金线末端的铜钩,轻轻一拉——只听“铮”的一声轻响,一柄青铜钥匙从锁眼里被勾了出来。钥匙长约半尺,匙身刻着繁复的云纹,匙齿处“永徽五年铸”的汉文铭文清晰可见,只是铭文边缘正被一种淡绿色的酸液缓慢腐蚀,露出底下暗沉的铜色,酸液滴落时,还在石地上留下细小的坑洼。
“是文成公主当年埋设的钥匙!”王玄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永徽五年正是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第三年,她途经摩揭陀时,曾暗中派人送来密信,说王城防患有异,需留后手。如今这柄钥匙,便是最好的佐证。他刚将钥匙握在掌心,便听见身后传来金铁交鸣之声——蒋师仁已提着陌刀劈向闸板上方的铜链,陌刀重达五十斤,劈在铜链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铜链震颤间落下的不是寻常铜绿,而是十几个拳头大小的密封陶罐。陶罐落地时裂开一道缝隙,里面卷着的树皮卷滚了出来,树皮上用朱砂写着吐蕃文,仔细辨认竟是吐蕃大论的密令,末尾“水门困龙”四个大字用的竟是血书,暗红色的血迹在树皮上已凝成硬块,边缘还残留着干涸的血痂。
“水门困龙?”蒋师仁捡起一块树皮,眉头拧成疙瘩,“王正使,咱们明明是从吐蕃借兵,大论为何要暗中设伏?难道他早与天竺勾结,想借水门机关困住我等?”
王玄策正欲开口,暗渠上方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半块铜佛残核从水门顶端的佛塔上坠落,“当啷”一声砸在青铜闸板上。残核上还沾着未干的佛血,殷红的血珠顺着残核的纹路滴落,恰好落在王玄策手中的青铜钥匙上。佛血与钥匙上的酸液相遇,竟瞬间化作金色液体,顺着匙齿缓缓流动,片刻后突然凝成七个细小的红点——王玄策凑近一看,红点的位置恰好对应着水门周围的七处凸起,正是机关核心的坐标。
“是佛血破了酸液,显了机关!”王玄策将钥匙举过头顶,金色红点在暮色中格外醒目,“蒋校尉,速调三百吐蕃骑兵,守住这七处坐标,绝不能让天竺兵靠近半步!”
蒋师仁刚领命转身,水道里突然涌出一股腐臭,比恒河淤泥的腥气更甚。众人掩住口鼻,只见水面上漂来数十具浮尸,每具浮尸都穿着天竺士兵的铠甲,甲胄上还沾着水草和泥垢。可等浮尸漂近了,蒋师仁却瞳孔骤缩——每具浮尸的后颈都钉着一枚青铜卦钉,那卦钉的样式与他贴身藏着的一模一样,钉身上刻着的“唐”字虽被水浸得模糊,却仍能辨认,正是唐军密探专用的标识!
小主,
“是咱们的人!”蒋师仁的声音带着颤抖,陌刀在手中微微晃动,“去年使团遇害后,末将派了十二名密探潜入摩揭陀,打探王城布防,没想到……没想到他们竟都遭了毒手!”他弯腰捡起一具浮尸颈间的卦钉,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眼眶瞬间泛红——那名密探是他从长安带出来的亲兵,去年还跟着他一起护送使团,如今却成了无魂的浮尸。
王玄策望着浮尸上随波晃动的卦钉,指节因用力握住钥匙而泛白。他抬头看向摩揭陀王城的方向,城墙上隐约可见天竺士兵的身影,火把的光芒在夜色里连成一片,像狰狞的鬼火。“蒋校尉,”他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冰冷,“传我将令:吐蕃一千二百骑分守七处机关坐标,泥婆罗七千骑分成两队,一队清理水道浮尸,一队在堤岸列阵戒备;你我各带五百精锐,待机关破解,即刻从水门渡河——今日这摩揭陀王城,定要为去年二十八位弟兄,讨回公道!”
蒋师仁单膝跪地,陌刀拄在地上,甲胄碰撞声里满是决绝:“末将遵令!愿随王正使破城,以天竺王首祭奠使团弟兄!”
夜风渐紧,殑伽河的浪声里混进了骑兵调动的马蹄声,青铜闸板上的金色红点仍在闪烁,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战。王玄策握着那柄染了佛血的青铜钥匙,指尖划过“永徽五年铸”的铭文——文成公主当年埋下的后手,今日终将成为破城的利刃;而去年使团二十八人的冤魂,也终将在摩揭陀的硝烟里,得到安息。
第二节 :卦钉引路
王玄策指节扣住腰间铜鞘时,指尖已触到卦钉冰凉的棱纹。那枚三寸长的六棱铜钉随他翻越葱岭、横渡殑伽河,钉尾刻着的乾卦符号早被汗渍浸得发黑,此刻在曲女城水牢的幽光里,却忽然泛出细碎的银芒。他拇指顶住钉帽猛地一旋,只听“咔”的轻响,铜钉竟从中间裂成两半——不是锈蚀的脆裂,而是暗藏机括的分合,断面齐整如刀切,露出内部卷着的薄纸。
纸页展开时带着松烟墨的清苦,蒋师仁凑过火把,才看清那竟是幅《兰亭序》摹本。“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字迹力透纸背,可细看便知笔画间藏着蹊跷:“暮春之初”的“暮”字竖钩弯成水道弧度,“天朗气清”的“朗”字点画排布成闸门榫卯,连“惠风和畅”的横捺都暗合火药填装的刻度。“是爆破图。”王玄策指尖点在“品类之盛”的“盛”字上,那里恰是水牢暗渠的枢纽位置,“当年玄娤法师西行,恐早已料到今日之局。”
蒋师仁喉间低哼,反手抽出背后陌刀。那刀长近丈,刀身泛着玄铁冷光,他手腕轻抖,刀背便稳稳挑起图纸,刀刃却对着水牢西侧的石壁斜削而去。刀锋未及触石,一股凌厉刀气已先撞在墙面——那石壁上本刻着迦叶合十的浮雕,刀气扫过之处,石屑如碎雪纷飞,浮雕轰然崩裂,露出内里藏着的刻痕。火光下,密密麻麻的梵文与汉字交错排布,正是玄奘亲手所刻的“五天竺水道注”。
王玄策俯身细看,指尖拂过刻痕时突然顿住。一处标记闸门的梵文符号边缘,有新凿的痕迹,凿口处正簌簌渗出灰白粉末。他用指甲刮下一点,凑到鼻尖轻嗅,眉峰骤拧:“硝石。”话音未落,头顶忽然传来“簌簌”轻响,众人抬头,只见水牢穹顶悬挂的铜佛雕像,不知何时裂开一道缝隙,碎片正顺着缝隙往下坠落。最下方一块手掌大的铜片直直坠下,不偏不倚砸在硝石粉末堆里,“当”的一声脆响。
铜片落地的瞬间,整座水牢突然震颤起来。墙面嵌着的青铜闸板发出“吱呀”的呻吟,竟顺着墙缝缓缓移动。原本分散的闸板碎片在墙面拼合,先是露出“卫公”二字,接着是“破闸法”的篆体——那竟是失传已久的《卫公兵法》中记载的水战秘术!蒋师仁看得目瞪口呆,他曾在唐军大营中见过《卫公兵法》残卷,却不知完整版的“破闸法”竟藏在此处。
“是玄奘法师的布局。”王玄策站起身,目光扫过拼合的闸板,“他知道天竺人会篡改水道注,特意用铜佛碎片触发机关,让破闸法现世。”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沉闷的响声,像是渠水撞击闸门的轰鸣,又带着几分火药燃烧的爆裂。紧接着,水牢外传来天竺守军的咳声,起初是零星几声,很快便连成一片,间或夹杂着兵器落地的脆响。
王玄策快步走到水牢出口,透过栅栏缝隙往外看。只见几名天竺士兵正扶着墙边的闸轮咳嗽,脸色涨得青紫。那些闸轮足有两人高,青铜铸就,轮辐上刻着繁复的花纹——可王玄策一眼便认出,轮心的轴套分明是唐军沉船的舵盘样式!当年他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时,曾见过船队的舵盘,那独特的榫卯结构绝不会错。
“是鸿胪寺的密探。”王玄策沉声道,“他们混进天竺守军,把沉船舵盘改造成闸轮,还在轮轴里藏了东西。”话音刚落,一名天竺士兵伸手去转闸轮,手指刚触到轮轴,便见一缕火星从轴缝中窜出。紧接着,轮轴里突然弹出个纸卷,纸卷遇风即燃,火光中竟显出几行朱砂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屏息细看,只见燃烧的纸卷在空中缓缓展开,字迹虽被火舌舔舐,却仍清晰可辨:“闸破之时,佛骨归位”。那是文成公主的笔迹!王玄策曾在长安见过公主的手谕,那柔中带刚的笔画,与眼前的字迹分毫不差。原来公主早有密令,待破闸法启动、水道贯通之日,便是迎回佛骨之时。
蒋师仁握紧陌刀,刀身在火光下泛着决绝的光:“将军,我们现在就冲出去,夺下闸轮,启动破闸法!”王玄策却抬手按住他的肩膀,目光落在燃烧的密令上。火舌渐渐吞噬最后一个“位”字,纸灰随风飘向青铜闸板,落在拼合的“破闸法”刻痕上。就在此时,那些刻痕突然亮起红光,像是有岩浆在石下流动,顺着闸板的缝隙蔓延开来。
“不必急。”王玄策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玄娤法师与公主的布局,比我们想的更周密。你听——”他侧耳细听,远处的闷响越来越近,夹杂着水流奔涌的声音。水牢的地面开始渗出积水,顺着砖缝往低处汇聚,在拼合的闸板前形成小小的水洼。而那些渗出硝石粉的刻痕,在积水的浸泡下,竟泛起淡淡的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