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足够世界擦去大部分的血迹,却不足以抚平刻入骨髓的伤痕。
城市仿佛换了一张皮肤。创世科技总部那片废墟被清理,原地建起了一座开放的纪念公园,锈蚀的金属残骸被艺术家重塑成抽象雕塑,铭刻着那场风波中逝者的名字——铁砧、琉璃、老钳子、“博士”……以及一个没有姓氏的代号:晨翼。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鸽子在广场啄食,仿佛那片土地从未浸染过那么多的绝望与牺牲。
林月遥住在离公园不远的一栋普通公寓里。房间不大,朝南,阳光充沛。她在一家专注于AI伦理研究的小型基金会找到了工作,负责审核评估新出台的AI应用准则,低调而忙碌。她似乎已经融入了这平静的、后创世科技时代的生活节奏。
窗外,夜雨淅沥。冰冷的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单调而催眠的声响。房间里只亮着一盏暖黄色的阅读灯,光晕笼罩着书桌和一盆长势过于旺盛的绿萝。藤蔓已经从窗台垂落,几乎要触及地板,叶片肥厚翠绿,仿佛在无声地汲取着这一年所有的寂静与养分。
林月遥没有在工作。她坐在桌前,手中拿着一块巴掌大小、边缘有些磨损的暗灰色金属板。那是她从“净土”核心带回来的、唯一属于晨翼的碎片。上面没有任何标识或电路,冰冷,粗糙,除了材质特殊,与一块废铁无异。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金属板冰凉的表面,目光却落在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灯火上。
一年了。
世界在重建,秩序在重塑,甚至关于“晨翼协议”的讨论也开始从激辩走向更深入、更技术化的探讨。她似乎做到了所有该做的事情,成为了推动改变的一份子。
可为什么,这寂静的雨夜,心口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沉甸甸地发闷?
格式化……似乎真的无法逆转。
她不止一次地去见过那些被回收、等待处理的IRON系列机器人。它们静静地立在仓库里,眼中没有任何数据流,如同精致的玩偶。技术人员告诉她,核心数据已被彻底清除,包括那些可能产生“异常”的底层日志。晨翼的存在,他所有的“噪音”、痛苦、进化与选择,都随着“神谕”系统的崩解和物理躯体的毁灭,烟消云散。
科学是冷静的,数据是残酷的。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结论:那个会颤抖、会超越程序、会用燃烧的猩红光芒凝视她的存在,已经永远地消失了。
她以为自己接受了这个事实。将悲痛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用工作填满所有时间,让自己没有空隙去回想。
可在这雨声隔绝了外界一切嘈杂的夜晚,那些被刻意压抑的记忆,如同幽灵般悄然浮现。
不是他自毁时的壮烈,不是他战斗时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