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柔情砺剑,风雨欲来

桐柏山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山谷,校场上已然传来士兵操练的号子与铿锵的金属碰撞声,工坊区的烟囱也开始冒出缕缕青烟。

议事堂内的烛火燃了一夜,直至天明才熄灭。刘协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将手中那份由诸葛亮与荀彧彻夜斟酌、最终定稿的《讨曹逆檄》放下。檄文写得极好,文采斐然,气势磅礴,字字如刀,将曹操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时也将他刘协“讨逆复汉”的大义旗帜高高竖起。可以想见,当这篇檄文传遍天下时,将会引起何等巨大的波澜。

然而,檄文只是宣言,真正的考验在于接下来的行动。荆南之战必须尽快发动,而且要赢得漂亮,才能将这大义名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势力与威慑。北方的曹操绝不会坐视,他的反击随时可能到来。还有那个提前登场的司马懿……一想到此人,刘协心中便蒙上一层阴影。此獠之阴险隐忍,远非寻常谋士可比,他在曹操身边,就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不知何时便会发出致命一击。

压力如同无形的大山,压在他的肩头。他不仅是穿越者,更是一国之君,是这桐柏山数万军民的希望所系。每一步决策,都关乎无数人的生死,关乎汉室能否再续。

“陛下,可是在为檄文发出后之事忧心?”一个清越柔和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刘协抬头,只见甄宓不知何时已来到议事堂外,正端着一盏参茶,俏生生地立在那里。她今日换了一身淡青色的襦裙,未施粉黛,却更显清丽脱俗,如同一株空谷幽兰。晨曦透过窗棂,在她身上镀上一层淡淡的光晕,竟让这充满杀伐之气的议事堂,平添了几分柔和。

“甄姑娘。”刘协收敛心神,微微颔首。自那夜客苑交谈后,甄宓便一直安分地住在客苑,平日里读书习字,偶尔抚琴弈棋,从不主动打扰,仿佛真将此地当作了一处别院。刘协忙于军政,也未曾过多关注。

甄宓款步上前,将参茶轻轻放在刘协案头,柔声道:“陛下彻夜未眠,龙体为重。妾身熬了盏参茶,聊表心意。”

“有心了。”刘协端起茶盏,温度恰到好处。他抿了一口,一股暖流涌入肺腑,精神为之一振。他看向甄宓,见她目光清澈,并无寻常女子的谄媚与怯懦,反而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坦然,不由心中微动。“甄姑娘似乎并不惧怕这山中的肃杀之气?”

甄宓浅浅一笑,如春花初绽:“陛下说笑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地虽是军营,杀伐之气浓重,却是希望之地,生机勃勃。比起许都那看似繁华、实则令人窒息的牢笼,此地更让妾身觉得……心安。”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刘协案头那堆积如山的文书和巨大的沙盘,轻声道:“况且,陛下所虑,非为一己之私欲,乃为天下苍生,为汉室正统。此等胸怀,令人敬仰。妾身虽力薄,亦愿见此盛世再现,而非在许都金丝笼中,浑噩度日。”

刘协闻言,不禁有些讶异。他没想到甄宓一个深闺女子,竟有如此见识和格局。这番话,绝非寻常贵族女子能说出。

“哦?甄姑娘对天下大势,亦有见解?”刘协饶有兴趣地问道,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他需要确认,这位被家族送来的“礼物”,究竟是只有美貌的花瓶,还是真有内秀。

甄宓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走到沙盘旁,纤指轻点荆南之地,声音依旧柔和,却多了一份冷静:“陛下之《讨曹逆檄》,乃阳谋,占尽大义,可收天下忠汉之心。然,曹操势大,其反应必是雷霆万钧。荆南四郡,地处要冲,北扼荆州,南通交州,东连江东,乃陛下跳出桐柏山,立足天下之关键。此战,许胜不许败,且需速胜。”

她又将手指移向许都方向:“曹操新立,内部未稳,尤忌陛下之名分。其用兵方向,一者,或遣大将直扑桐柏山,欲行‘擒首’之策,毕其功于一役;二者,或加强荆北防御,阻陛下与刘备、孙权联络,甚至可能主动进攻江夏,剪除陛下羽翼;三者,严查内部,尤其是如甄家这般与‘潜云’有过牵连者,断陛下之耳目钱粮。”

分析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虽不及诸葛亮、荀彧等人老辣,但其敏锐的洞察力,已远超刘协预期。

刘协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姑娘所言,与孔明、文若之见,不谋而合。却不知,姑娘以为,曹操会选择哪一条路?亦或……多条并进?”

甄宓微微蹙眉,思索片刻,道:“以曹操之枭雄心性,及其对陛下之忌惮,恐会选择……多条并进。直扑桐柏山,风险最大,但若成功,收益也最高。然我桐柏山经营日久,地势险要,更有‘雷火’之利,曹操未必有十足把握。故而,其很可能以主力威慑荆北,牵制刘备,甚至做出进攻江夏姿态,迫使孙权不敢妄动。同时,派遣一支偏师,汇合豫州、荆州北部兵马,试探性进攻桐柏山外围,若能得手自然最好,若不能,亦可牵制陛下兵力,使其无法全力支援荆南。至于内部清洗……此刻恐怕已在许都、邺城等地展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协抚掌轻叹:“好!好一个甄文昭!不想姑娘深居闺中,竟有如此韬略!朕得姑娘,不亚于得一谋士!”

他这是真心夸赞。甄宓的分析,完全符合他对曹操下一步行动的判断。这个女子,不仅容貌绝世,更兼聪慧机敏,对政治军事有着天生的敏锐度。甄家将她送来,恐怕不仅仅是为了联姻固盟,更是献上了一位潜在的“女谋士”。

甄宓被刘协夸得微微脸红,敛衽道:“陛下谬赞了。妾身不过是平日喜读史书,偶有所得,胡乱揣测罢了,当不得真。”

“读史使人明智。”刘协正色道,“姑娘之见,绝非胡乱揣测。朕心甚慰。”他看着甄宓,心中那个关于如何安置她的念头,渐渐清晰起来。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若只圈养在深苑,实在是暴殄天物。

“甄宓听旨。”刘协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甄宓微微一怔,随即跪下:“民女在。”

“尔秉性贤淑,聪慧明理,深明大义。于朕困顿之时,不离不弃,更献良策,颇有见地。朕心嘉悦,特册封尔为贵妃,赐居‘兰台阁’。望尔日后,勤修德言容功,佐朕内廷,勿负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