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校长的笔记
黄埔军校,校长官邸书房。
夜已深沉,窗外万籁俱寂,唯有书房内一盏绿罩台灯,在宽大的红木书桌上投下一圈明亮而集中的光晕,将周围昂贵的波斯地毯和靠墙摆放的一排线装书笼罩在朦胧的暗影里。蒋介石并未穿着白日里笔挺的军装,而是换了一身深色的丝绸长衫,更显得身形清瘦。他端坐在书桌后,背脊挺直,如同他要求麾下军官那般一丝不苟。
桌上,摊开着几份刚刚送来的文件,最上面一份,正是何振雄等人联署提交的、关于今日战术课上“邓枫事件”的详细报告,旁边还附有几份其他教育从不同角度提供的观察补充。
蒋介石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神情专注,手指缓缓翻动着报告的书页。他的阅读速度不快,但极其仔细,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斟酌。当读到邓枫剖析MG08缺点及“马克沁”队形弊端的部分时,他的手指在“重量过大、机动性差”、“步机枪协同脱节”、“关键时刻支援不及”等字句下,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
他的脸上依旧看不出明显的喜怒,但那双隐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却闪烁着异常锐利的光芒。报告中引用的邓枫那些逻辑严密、直指要害的论述,显然在他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水冷套管易暴露……后勤依赖严重……将重机枪下沉至连排……构成梯次交叉火力……”他低声重复着报告中的关键词,像是在咀嚼,又像是在权衡。
终于,他看完了报告的最后一个字。书房里陷入了一片沉寂,只有座钟秒针行走时发出的、规律而清晰的“滴答”声。
蒋介石缓缓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闭上了眼睛,手指揉捏着鼻梁,似乎有些疲惫,又像是在进行深沉的思考。良久,他重新坐直身体,伸手从笔架上取下一支小巧而精致的红蓝双色铅笔。
他翻开报告的扉页,在空白处,找到了“邓枫”这个名字。他的目光在这个名字上停留了足足有十秒钟,仿佛要透过这两个汉字,看穿那个年轻学员的骨血与灵魂。
然后,他提起那支红蓝铅笔,用红色的笔尖,在“邓枫”二字旁边,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两行蝇头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