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临淄城外,稷下学宫。
这座闻名遐迩的学术殿堂,果然名不虚传。学宫依山傍水,屋舍连绵,往来士子或宽袍博带,高谈阔论;或布衣简饰,凝神苦读。
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书卷与思辨的气息。
燕丹随着相府家宰田胜的使团,象征性地在学宫正殿拜会了齐国的学宫祭酒和一些有名望的博士,宣读了秦国招贤的诏令,并展示了一下秦国,主要是吕不韦给出的优厚待遇。
场面话说得冠冕堂皇,底下也有不少士子交头接耳,面露意动之色。
然而,燕丹的心思却全然不在此。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寻找着特定目标——墨家子弟。
在他的计划里,墨家,这个战国时代最注重实践、最接近“科学”与“格物致知”精神的学派,才是他此行真正的“猎物”!
墨家的机关术、光学、力学、逻辑学……这些知识,正是他推行技术革新最需要的基础!
可奇怪的是,转了一大圈,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各家学派都能见到活跃的身影,唯独墨家,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连个穿粗布黑衣、脚蹬草鞋的墨者影子都没瞧见。
燕丹心中纳闷,找了个看起来面善的年轻学士,客气地询问:“这位兄台,请问学宫内,为何不见墨家师友?”
那学士看了燕丹一眼,见他衣着华贵,气度不凡,又是秦国使团的人,便也客气地回答:“墨家?他们早就不在学宫久居了。自先代巨子去世后,墨家内部似有分歧,大多墨者都迁往城西三十里外的墨家村聚居,自耕自食,很少来学宫参与论辩了。”
墨家村!原来如此!
燕丹心中豁然开朗,连忙道谢。
得到确切消息后,他立刻找到了正在与齐国官员周旋的田胜。
“田家宰,”燕丹找了个借口,“丹久闻墨家机关术精妙,欲往墨家村一探,或可为大王招揽一二奇才。学宫这边,便有劳家宰主持了。”
田胜巴不得这个“安秦君”别在身边碍手碍脚,影响他代表丞相府“招贤纳士”,闻言立刻满脸堆笑地应承:“君上请便!墨家村地处偏僻,君上务必小心,多带护卫。”
燕丹点点头,只带了四五名精干侍卫,便骑马离开了稷下学宫,径直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