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介绍信的故事

吃完早点,胡八一和王胖子先回了小院,把情况跟Shirley杨说了。

“五百块钱...确实不便宜。”Shirley杨沉吟道,“但如果是必要的开支,那就花吧。在美国,这种专业咨询费用更高。”

王胖子嘟囔:“那是美国,这儿是北京。五百块够普通人家过一年了。”

胡八一摆摆手:“钱不是问题,关键是介绍信得靠谱。有了正式介绍信,咱们的路上会顺利很多。”

下午,三人如约来到潘家园。大金牙已经等在摊前,一见他们就招手:“走,跟我来。”

大金牙带着他们穿街走巷,来到一栋老式的办公楼前。楼门口挂着“民族研究所”的牌子,有个看门的老头坐在门口打盹。

“刘大爷,我找我表哥。”大金牙熟络地打招呼,顺手递了支烟。

看门老头睁开眼,接过烟别在耳后,挥挥手让他们进去了。

大金牙的表哥姓赵,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室里。见他们进来,只是抬了抬眼。

“表哥,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几位朋友。”大金牙介绍道,“这位是胡研究员,这位是王助理,这位是杨专家。”

赵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三人一番:“坐吧。小金已经把情况跟我说了。你们要去昆仑山考察少数民族风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胡八一点头:“是的,赵主任。我们主要是想研究一下当地藏族和羌族的民俗文化,特别是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习俗。”

赵主任点点头,在抽屉里翻找了一会儿,拿出一叠表格:“填一下这些申请表。注意,职务一栏就按小金说的写。工作单位...胡同志和王同志就写我们所的编外研究员,杨同志写外聘专家。”

Shirley杨有些担心:“这样写没问题吗?会不会给您带来麻烦?”

赵主任笑了笑:“放心吧,我们所经常聘请编外人员。只要你们不惹事,就没问题。”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关键是别惹事。”

填完表格,赵主任仔细看了一遍,点点头:“成,我这就给你们开介绍信。不过得提醒你们,介绍信是有时效的,最多三个月。超期了得回来续。”

大金牙赶紧说:“表哥,能不能多开几天?万一路上有什么耽搁...”

赵主任摇摇头:“最多三个月,这是规定。再说了,”他看了三人一眼,“昆仑山那地方,三个月足够了。太久反而危险。”

胡八一心里一沉,看来这位赵主任对昆仑山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开好介绍信,赵主任又拿出一个公章,郑重地盖了上去。介绍信上写着:“兹介绍我所研究员胡八一、助理王凯旋、外聘专家杨雪莉前往青海、西藏等地进行民俗文化考察,请予接洽为何。”

看着那张盖着红印的纸,三人都松了一口气。有了这个,他们的行动就有了合法性掩护。

临走时,赵主任突然叫住胡八一:“胡同志,你们真是去做民俗考察的?”

胡八一心里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是的,赵主任。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