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声骤然响起,划破了军营的宁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片刻后,一万背嵬军将士披甲执刃,整齐列队在中军帐前,火把将营地照得如同白昼。
花荣站在高台上,手持兵符,高声道:“诸位将士!兖王谋逆,围困皇城,陛下危在旦夕!今有陛下血诏,命我等即刻入援,诛杀逆贼!尔等可敢随我一战?”
“愿随将军,诛杀逆贼!护驾平叛!”
一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震云霄,连帐外的积雪都簌簌落下。
花荣满意点头,又道:“左翼统领,率三千兵马,攻打金水门,牵制叛军兵力!右翼统领,率三千兵马,直扑景龙门,与皇城司残部汇合,打通通往玄武门的通道!我自率四千中军,随后跟进,务必在子时前抵达皇城外!”
“得令!”左右两翼统领齐声应诺,转身就要领兵出发。
就在这时,帐外又有亲卫来报:“将军,雍邱县传来急报,徐公爷已率一万背嵬军主力,还有张桂城将军的一万天武军,连夜赶来,前锋预计子时可到汴京北郊!”
花荣眼睛一亮,公明哥哥的本事,他是知道的,有他坐镇,平叛便多了几分把握。
他当即补充道:“传令下去,放缓行军速度,与徐公爷大军汇合后,再一同入城!告诉徐公爷,我部已控制北大营,随时可配合进攻!”
亲卫领命而去,花荣望着帐外整齐的队列,又看了眼秋杏,沉声道:“秋杏姑娘,你先在营中歇息,待平叛之后,再送你回陛下身边。”
秋杏连忙磕头:“多谢将军!”
花荣不再多言,翻身上马,拔出腰间长枪:“出发!”
大军浩浩荡荡,朝着皇城方向进发。夜色中,火把连成一条长龙,映照着将士们坚毅的脸庞。
秋杏站在营门口,望着大军远去的背影,心里默默祈祷:陛下一定要平安,徐公爷一定要快点来。
而此刻,汴京南城,朱雀门外。
顾廷烨拄着长枪,战袍上溅满了鲜血,身后的神卫军与禹州兵正忙着收拢伤员,营地里一片哀嚎。
为了保存士气,顾廷烨不得不下令撤军。
“传我命令,先收兵,明日再战…”
方才进攻朱雀门时,兖王麾下大将史文恭率五千殿前司禁军死守城门,箭矢滚木如雨点般落下。
他们冲了三次,都被打了回来,折损了近千兵力,连城门都没摸到。
“史文恭这狗贼,倒是有些本事!”
沈从兴啐了口带血的唾沫,眼神不甘。
他原以为凭着兵符和密诏,能一举拿下朱雀门,抢在北路军之前入宫平叛,独占这泼天大功,可没想到,却栽在了这道城门下。
赵宗全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帐里,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着案几,指节发白。
他身旁的赵策英也没好到哪里去,眉头紧锁,沉默不语。
原本想着趁北面援军未到,先拿下平叛首功,日后父亲在新君面前也能挺直腰杆,可朱雀门这一败,彻底打乱了他们的算盘。
“顾大人,这可如何是好?再这么耗下去,等徐公爷和齐王来了,咱们这点功劳,怕是连口汤都喝不上了!”
赵宗全终于按捺不住,语气带着几分焦躁。
他本就没什么根基,全靠嘉佑帝那道密诏才有机会掺和进来,若是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立下大功,日后在朝堂上,依旧是个无足轻重的宗室。
顾廷烨走到帐中,将长枪往地上一戳,沉声道:“王爷稍安勿躁。方才明兰姑娘送来的密诏有两份,一份给了咱们,另一份定然是送往北疆,徐公爷和齐王那边,想必已经收到消息,援军很快就到。
依我之见,不如暂且休兵,加固营垒,等北面援军一到,咱们南北夹击,定能一举攻破朱雀门!”
“等?”沈从兴猛地站起身,语气带着不满,“等他们来了,这平叛之功,大头岂不是都被他们占了?咱们这近千弟兄的血,岂不是白流了?”
赵策英也附和道:“仲怀,舅舅说得对。咱们若是就这么等下去,日后在齐王面前,怕是连说话的分量都没有。
不如再想想别的办法,哪怕只拿下朱雀门一角,也算有了实打实的功劳。”
顾廷烨苦笑一声,指着帐外:“赵大人,不是我不愿再攻,而是实在攻不下来。史文恭麾下的禁军,都是兖王精心挑选的精锐,又占据城门天险,咱们这边虽有两万多人。
可神卫军刚被咱们接管,军心未稳,禹州兵又是步兵,对上守城的禁军,根本讨不到好。再强行进攻,只会徒增伤亡,到时候别说功劳,能不能保住性命都难。”
他顿了顿,又道:“再说,公明用兵如神,齐王又是监军,他们来了,平叛不过是早晚的事。
咱们只要能在后续的战斗中出力,就算不能独占首功,也能落下个‘勤王有功’的名分。
这对于王爷日后在朝中立足,已经足够了。若是贪功冒进,坏了陛下的大事,那才是得不偿失。”
赵宗全沉默了,他知道顾廷烨说得有道理,可心里终究不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