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元宵节。
回咸阳述职的各地主官和秦军主将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但今年似乎有些特别。
所有郡守都接到了一道有些奇怪的政令——各级府衙要尽量派人手与下级府衙联络,哪怕是休沐日也要不例外。
这让许多郡守都有些疑惑。
因为这几乎是让他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前提下,不能空出任何人手,不断的联系下级府衙。
可为啥呢?
一般情况下,哪来那么多公文可联络?
相比之下,另一道要求各地府衙配合野战军调动的命令,倒显得没什么奇怪的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
王宫里,面对李斯的询问,嬴政有些无奈。
另一个时空里,这一年会发生地震;但尴尬的是,由于时间太过久远,以及资料可能缺失的原因,史书中对今年地震的记载也有些模糊不清。
是代地?还是关中?
不管是哪里,嬴政都不敢赌。
关中是现在秦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而代郡的大同煤矿更是秦国煤炭能源的中心,不管哪里出事都会给秦国带来巨大的损失。
财产损失嬴政不在意,在意也没办法挽回。
可人口损失是他接受不了的。
要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但他都知道会有地震了,怎么可能当看不到呢?
李斯想了想:“国师不能从后世弄来预测地震的机器吗?科学院都有地动仪,国师那一朝难道还不能预测一下?”
嬴政摇了摇头。
后世科技是很发达,台风、蝗灾、水灾甚至火灾都有预测的技术,只是发展程度不同;但地震是源于地球这个行星的,人类还太过渺小了。
李斯不说话了,如果连国师那一朝都没办法,那秦国更没希望。
“可是大王,哪怕大同煤矿年节期间加班加点,所储存的煤炭也不够大秦一整年消耗的;您又让大同煤矿降低产量,万一各地工厂……”李斯有些忧虑。
大同煤矿年节期间没停工,他当时还奇怪国师为什么要这样做,毕竟前两年也不见这样。
现在他知道了,是为了能多储存一点是一点。
大同煤矿减产他也能理解大王的意思,是为了防止地震突发的时候,矿洞都坍塌导致人员伤亡太大。
然而尴尬的来了,秦国此刻的发展离不开大同煤矿的支持。
嬴政也没办法。
相比于工业发展降速,他更不希望煤矿里的人遭受太大损失。
不仅是因为技术人员的性命重要,更是因为大同煤矿每时每刻都有数千专职工人,农闲时候更是数万临时工,这要是死太多了,不说赔偿金是一笔天文数字,对代地甚至天下的影响才是重点。
工业发展了?
可地震一来,一次性死得人也多了。
到时候,人们对工业发展的热情,甚至是科技的发展都可能受到影响。
如果你是一个县令。
县中有一座铁矿,之前这只是一个小铁矿,但现在下面的人告诉你,这铁矿可能储量惊人,具有大规模发展的可能。
这个时候,一边是维持这个小铁矿规模、等下任县令来接手。
另一边,是你下令加大发展铁矿,但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你都要负责。
有些奉行“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思想的官员,他们会怎么选?
更别说,谁也不知道地震会不会来。
人们也不知道地震带、地震原理等事情。
若要强行拉人们去,哪怕是给工钱的,许多人万一以为你们是要故意坑杀他们怎么办?
嬴政还记得李缘那一朝的记载里一些有关高铁的事。
初期。
曾经有过几次严重事故。
之后居然有人因此怀疑是否安全、技术是否成熟,进而反对发展。
开民智的后世都这样。
在现在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的秦国,万一出个大事会怎么样?
嬴政不敢想。
“大王,国师来了。”
门口有宦官汇报道。
随后,李缘走了进来,看到李斯在这,他打趣道:“哟,第四个发愁的来了?”
“这叫尽责。”嬴政替他辩解道。
李斯则有些疑惑:“第四个?”
“喏,他们夫妻俩知道。”李缘示意了一下嬴政:“然后吕不韦也知道,你是第四个。”
“那你呢?”李斯迷惑了。
“我也知道啊,但我不发愁啊!”
看着他这理直气壮的回答,李斯有点无语,你个国师不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