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前,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将华人首富陈枫卷进了舆论漩涡当中。
1998年的华国,电脑和互联网还没有普及,会上网的人屈指可数,家里有电脑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个年代,还是电视,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在引导舆论。
报纸上的一篇新闻,带来的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
曾经有一家生产味精的厂家,年销售几个亿,还上市了。
但是某个报纸上出现了一篇报道说这家味精是化学合成的,吃了会脱发会致癌。
这篇报道让味精滞销,哪怕后面这家味精厂专门找机构出了检验报告证实不会致癌,销量再也回不来了。
经过连年亏损,这家优秀的民族企业只能含泪出售给外国资本。
事后找那家写文章的报纸,对方也只是轻描淡写的出了道歉公告,但是那道歉公告刊登在报纸的角落上。
在这个年代,因为谣言造成商誉损失的赔偿机制几乎没有,就算被你告上法庭,也不过罚个几千块。
所以,这个年代,掌握了笔杆子的记者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陈枫差点也成了受害者。
苏国平的这一篇文章,在民间带了不小的节奏。
很多人只看到陈枫劳民伤财,让各个城市修河堤,修水利。
他们却不清楚这修河堤的钱,全是陈枫一个出的。
甚至还会有的人认为,陈枫就是搞官商勾结,利用修河堤修水利这些工程捞钱。
这一场大雨降下来,让那些怀疑愤怒的人清醒了。
尤其是,当这些人亲自走上河堤,看着洪荒野兽一般的洪水,被河堤阻隔在外时。
哪怕心中对陈枫再有偏见,也会转变想法。
洪水被河堤阻隔了,奔腾的洪水,这一刻反倒成了一处风景。
很多市民,都登上河堤,亲眼见证滔滔洪水涌向大海。
当地的政府担心出事,安排工作人员在河堤上巡逻,也还是有人偷偷上河堤。
在许多市民亲眼见证这新修的河堤发挥如此作用之后,对于先前的行为,也由质疑,转为夸赞。
在这时候,《南方城市报》一篇文章更是将陈枫的风评推向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