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问:“刘仙师茅山掌教可有传人?”
刘混康回:“本有一亦师亦友的道友徐神翁,他现在闭门索关,只修自身,无心他事。至于掌教茅山派自会共决。”
赵佶最后问:“前日王老志王仙师入宫,言此人道法有入歧途之相。当日宫中论道,刘仙师对郭京道长似乎不以为然,可否评论一二。”
刘混康想了想回:“我和王老志多有宿怨,关于神仙下凡,应是我和他均无感应,所以多有疑虑。但大道三千,不能妄下定语。然既已贬下凡尘,以顺应天意之说,那也当行人间事!郭京道长因武曲星宫下凡,影响人间次序,确实不妥。”世人虽不重武人,但武举也是朝廷抡才大典,已是确定之事随意更改,实有不该。
赵佶怔然,这个说法和王老志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刘混康说:“官家,现在已是调整,就不要再出变动,也算不得大事。只是官家问起郭京道长,老道认为郭道长此举欠妥。”
刘混康最后道“官家,我生于茅山,如今苟延残喘,是时候归家入土,就此作别,愿官家春秋鼎盛,国事靖康。老道在茅山给官家祈福。”言罢告辞离开。
……
刘混康辞行准备回茅山,杨元奇和林灵素赶了过来。
刘混康这几天回思过往,已是心灰意懒,回复心境的他自然开悟,林灵素认他这个父亲对他安慰莫大,凡事不能多求,过犹不及。
杨元奇说:“刘老头子,虽然这么看你多了点仙风道骨。奈何就你这身体,怕是到不了茅山。”
刘混康洒脱的道:“诸事已了,未了那也就该如此。我是回茅山,不是回茅山宗。”
杨元奇一愣,他的未了事就是对林灵素母亲的悔意吧,茅山有他最珍贵的过往,与是非对错无关。
林灵素张口:“师父葬在陈留!”
刘混康一愣!
杨元奇看着又是默默无言的两个人,内心哀叹,女人太多,女婿的事就多,说道:“定边杨家杨元奇有幸得遇老神仙,刘仙师是否移步杨家庄盘桓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