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心中同时冒出了这么一个字。
眼下河北兵锋正盛,王弋万民归心,官员们只要众志成城,天下一统易如反掌。
届时他们将会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甚至后世也难以实现的结束战乱便步入盛世的强势帝国。
只要完成了,他们不仅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的名字将被刻在史书之上,功绩会被后人永远传唱,后世的学子们研究会他们每一个决定,并奉为金科玉律。
不是只有两军对战,浴血厮杀才会让人血脉喷张,一想到他们即将创建的国度,身为读书人的他们同样会瞬间热血沸腾。
“殿下,臣以为户籍之事可以这般……”
“殿下,臣觉得既然改变了农税,不如也改变一下屯粮的政策……”
“殿下,臣认为官员俸禄也应该改革,不过此事应徐徐图之……”
官员们开始献计献策,和王弋开始商讨如何将这个新政推行下去,毕竟谁都能看出来,只要成功完成改革,河北将打下无比坚实的基础,十年之后即便王弋在战争上面失败了,其他诸侯也只能看着赵国这个庞然大物徒呼奈何,等待着王弋重新武装自己后的新一轮进攻。
王弋认真地听取着每一条建议并认真思考可行性,有些建议确实填补了他的遗漏,有些建议完善了他的想法,还有些建议则过于超前被他直接否决。
当然,也有些建议让他感到担忧,荀彧便开口问道:“殿下,降低农税确实有百利,但亦有害处。臣仔细思考了新政政策,我等是不是不应该如此乐观,不应该直接降低农税,而是应该先想办法保住、或增加耕种田地的数量?”
荀彧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王弋仔细思索后才说道:“我认为农税不应该完全由朝堂制定,各地土地不同,天时不同,所得产出亦不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都不是一个合适的额度,应该由朝堂制定一个底线,再参考各州郡的粮食产出,划分出不同税率。”
“不可。殿下,若如此行事,农户岂不是全去低税之地,而逃离高税之地?万一因为开垦新地引发冲突,此举不是弃本逐末?”
“不然,只要两者差距足够大便可。文若,百姓或许没有你等聪明,但土地事关生死,百姓们会仔细计算涉及到的每一件事情,只要两地收益相差不大,百姓们是不会背井离乡的。”
小主,
“确实如此。”荀彧沉吟片刻,说道:“既然是这样,臣以为不如设定一些田地免税。”
“免税?”
“是的,为每户农户给予一定量的土地免税,所产之物全部由百姓所得,官府只收田税,不收农税。”
有人闻言立即反问:“荀尚书,如此一来百姓岂不是只会好好耕种免税的土地,不尽心耕种租赁的土地?”
“不然。”荀彧摇了摇头,自信道,“土地免税并非免税土地,官府只是不收那些土地的税,不是给指定的土地免税。”
“可以。”王弋点头认同,“十分之一。每户的田地有十分之一可以不交农税。如此一来既可以保证农户收入,也能保证田地耕种数量。
文若,你写一份疏奏……算了,子初,此事也交由你户部负责,若人手不够,你可以联系太学院,让那些学子们提前感受为官者应该做些什么。”
“臣领旨。”刘巴应下了此事。
就在此时,刘晔忽然开口道:“臣觉得典军府的屯粮政策不能改,就算要改也只能加大屯粮,而不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