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民意

南明崛起 阳江牡丹 1189 字 10天前

晨雾刚从波斯湾的海面散去,张又鸣已立在阿巴斯港的码头栈桥上。

海风卷着盐腥气掠过,他指尖摩挲着腰间佩刀的吞口,脑中想起临行前李奇的叮嘱 ——“西亚之地,宗族盘根,豪强肆虐,若想扎下根,必先握牢码头,再借民心立威。”

栈桥下,明军士兵正有条不紊地加固临时营垒。

绿水书院设计的拒马桩深深钉进沙土,营帐外的岗哨手持连发火铳,目光锐利如鹰。

不远处的码头仓库,已被明军接管,里面堆放着从南亚运来的粮草、弹药,还有专供屯田用的稻种 —— 这些都是张又鸣按李奇部署备好的 “扎根之物”。

他望着港外列阵的战船,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码头是咽喉,民心是根基,这两步棋,必须走稳。

黎明,市场。

辰时刚过,阿巴斯港的市场就热闹得如一锅沸腾的肉汤。

原本只卖香料、椰枣的摊位旁,多了几处挂着 “大明商号” 木牌的摊子。

明军士兵将丝绸、瓷器、改良过的曲辕犁摆出来,瞬间吸引了满场目光。

“明的布来了,这布怎么这么软?” 穿粗布长袍的波斯妇人捧着一匹机织杭绸,手指在光滑的面料上反复摩挲。

摆摊的明军士兵笑着解释:“这是江南的云锦,浸过桐油,防水还耐磨。”

旁边的印度商人挤过来,盯着摊位上的曲辕犁:“这犁能省力?我家的田要是用这个,秋收能多收两成!”

市场的喧嚣里,还夹杂着兑换货币的叮当声。

明军带来的银圆上印着李奇的大头像,被当地商人奉为 “李大头”。

哈米德牵着驮着香料的骆驼走过,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对身旁的穆萨感叹:“当年郑和公的船队带来的繁荣贸易,如今这支大军又带来了!”

张又鸣乔装成商人,混在人群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