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群里有人回复:“我爷爷说,他小时候听太爷爷讲过阳安军的故事,说他们打仗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帮农户修农具。”“我家传下来一把锄头,样式跟博物馆里的一模一样!”
消息越聚越多,有人晒出祖辈留下的旧农具,有人讲起奶奶口中“会修水车的年轻人”,琐碎的片段慢慢拼凑出更鲜活的模样——原来他们不仅在史书里,还在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里。
入冬后,社区办了场“老物件分享会”,翠花和华夫人带去了那本《阳安简牍汇编》,还有从遗址旁采来的稻穗。轮到她们时,华夫人捧着稻穗说:“这稻种,从两千年前传到现在,每一粒都记着些事。记着有人为了让大家吃饱饭,在田埂上跑断了腿;记着有人为了改良农具,在铁匠铺里熬红了眼;记着有人明明能当将军,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