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至黄昏,第13军第12旅的阵地上尸横遍野,短短一天内就有1200余名官兵永远倒在了这片焦土之上。
与此同时,居庸关方向更是险象环生。独立混成第11旅团的日军突破了中国守军的层层阻击,不仅攻至居庸关城下,甚至一度突入南门。
守军凭借城墙进行殊死抵抗,每一条街巷都成了绞肉场。
就在战况最为危急的时刻,卫立煌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李默庵的第14军三个师正在火速驰援,预计再有一两天时间就能抵达镇边城附近。
汤恩伯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战机。
他决定利用日军侧翼即将暴露的时机,发起一场大规模反击战,一举扭转战局。
8月20日,傅作义带着援军火速赶到怀来。
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与汤恩伯展开紧急磋商。
经过缜密分析,两人最终敲定了反击方案。
第72师主力集结于横岭,从北面发起进攻。
独立第7旅进驻成家堡,从南面实施夹击,重点打击黄楼院方向的日军
待李默庵部抵达镇边城后,形成合围之势。
作战命令迅速拟定完毕,只待下发执行,各部队指挥官都已接到通知,正在紧张地进行战前准备。
就在反攻命令即将下达的千钧一发之际,傅作义突然喊停进攻计划!
原来,他刚刚接到紧急军报,
1937年8月20日凌晨3点,张家口告急!!!
驻守热河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已突破张北防线,正以机械化部队快速向张家口推进。
傅作义作为第七集团军司令,当然明白张家口一旦失守,不仅意味着察哈尔全境沦陷,更会切断整个南口战场的后路。
“张家口若失,我军将腹背受敌!”傅作义的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焦急。
他当即决定,立即率部回防张家口,南口战场只能暂时转入防御。
面对这一突发变故,汤恩伯不得不紧急调整部署,收缩防线,重新规划了南口防御体系,将战线划分为三个固守区。
第一固守区,居庸关,青龙桥。
防守部队:第89师、第21师121团和124团。
任务:扼守平绥铁路要冲,确保南口门户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