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天,战斗进入了更加残酷的阶段。
日军为了报复,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
阵地上,敌我尸体堆积如山,以至于后续部队不得不踩着尸体前进。
无锡城外,鲜血染红了土壤,阵亡者的遗体多得来不及掩埋,在秋日的气温中开始腐烂,整个战场弥漫着难以形容的气味。
11月30日,在连续五天的血战后,日军终于在锡澄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狭窄的突破口。
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惊人的,仅推进了五公里,却伤亡五千余人,包括吉田贞胜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阵亡。
有一次战斗结束,杨大山站在阵地上,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
他的连队从战前的一百二十人,现在只剩下不足三十人。
李铁柱在昨天的白刃战中受了重伤,被送往后方医院。
“连长,你在想什么?”一个年轻士兵问道。
杨大山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仰头望向天空中的一轮血月。
月光下,他的大刀闪着冷冽的光芒。
“我在想,等战争结束了,我要在这片土地上种满桃树,春天来时,桃花一定会开得很美。”
士兵沉默了一会,轻声说:“连长,到时候我帮你一起种。”
杨大山转过头,看着年轻士兵稚嫩而坚定的脸庞,重重地点了点头。
血月依旧高悬,见证着这场惨烈的战争,也见证着中国军人不屈的意志。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锡澄防线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将继续被热血浸透。
12月初。
突起的寒风吹过锡澄防线,卷起阵阵硝烟。
曾经肥沃的江南土地,如今已被炮火反复耕耘,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焦黑色。
阵地上,一面残破的青天白日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旗布上密布的弹孔无声诉说着战斗的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