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街道两侧的屋檐下,悬挂着被处决的华夏守军遗体,这是日军所谓的“震慑”,却也像是这座垂死城市发出的无声诅咒。
然而,在这片死寂与占领军的喧嚣交织的诡异氛围中,零星的枪声仍不时地从城市深处传来。
某个街角突然射出的冷枪,某条小巷里爆发又迅速沉寂的短促交火。
这些声音提醒着所有人,占领,并不等于征服。
在这些零星抵抗中,最顽强,最持久的,或许来自于人们视线之下,那座庞大而古老的城市下水道系统。
第88师某连副连长周振强,一位来自湖南的农家汉子,城破时未能随大部撤退。
他身边最初聚集了七名士兵,都是失散的各部残兵。
面对潮水般涌进的日军,周振强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不向上突围去挤踏那道几乎必死的下关“鬼门关”,而是向下,进入迷宫般的下水道,坚持抵抗。
“弟兄们,上面是鬼子的天下,但这下头,是咱华夏人的地盘!咱不能让小鬼子觉得南京城就这么轻易咽了气!”周振强的话简单却有力。
他们携带的弹药不多,每人不过几十发子弹,几颗手榴弹。
给养更是几乎为零。
南京的下水道网络错综复杂,部分地段是明清时期的砖石结构,阴暗,腐臭,积水最深及腰。
老鼠和秽物是常态,但这里也成了他们唯一的庇护所。
白天,他们蜷缩在干燥些的岔道或检修井里,听着头顶上方日军部队行进的震动,坦克履带的轰鸣。。。。
每一次声响都像锤子敲击在他们的心上。
他们的战斗方式简单而有效,昼伏夜出。
利用对部分地下管网地形的熟悉,夜间撬开一些偏僻的窨井盖,像幽灵一样钻出地面。
目标通常是日军的零星哨兵。落单的通讯兵或巡逻小队。
一声冷枪,一次迅猛的突袭,用刺刀和工兵铲解决战斗,迅速缴获少量武器弹药,然后消失在黑暗的下水道入口处。